野孩子的歌声里向来都带有西北土地的厚重,他们行走在民间,演奏着来自远古的曲调,歌唱着触动人心的歌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野孩子乐队2014年发行的歌曲《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我们在小学课本里背过的,也是一句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名句。很多人会在眼前一片辽阔或苍茫的时候想起这句十分应景的话,当然也有很多人忘了它的名字——《敕勒川》(敕勒歌)。
在有了地理的概念之后,会开始注意这首民歌的前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也更想身临其境去看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景象。
大学的时候,一直觉得内蒙的同学都是在草原上骑着马长大的。就像很多人以为我们云南的孩子都是骑大象上学,动不动家里就养几只孔雀。
后来随他们到了内蒙,才发现呼和浩特离草原真的还很远很远。很多的研究显示敕勒川就是土默川平原,所以我从呼和浩特到了包头,到了土默特右旗。或许是由于季节的原因,“风吹草低见牛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样子,但那里土地的壮阔和苍茫的确让从小在南方生活的我内心很震撼。
而在当地,人们也在复兴敕勒川文化,土默特右旗有一个占地约6万亩的“敕勒川博物馆”。馆内陈列敕勒川平原各个时期的陶器、瓷器、兵器以及服饰等展品近百件,是整个敕勒川历史。
这首短短二十余字的北朝民歌向我们展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壮丽图景,表达出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向往。
遗憾的是,这首有着很多传说故事的敕勒族民歌最终只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很多的歌手都曾经引用过《敕勒川》的词句,然而曲调却与意境相距甚远。野孩子所演唱的《敕勒川》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这首民歌的曲调。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感觉是《敕勒川》的复活。野孩子向来都是擅于从民间音乐取材,这首《敕勒川》的曲调来源于图瓦族民歌,“通过冬不拉、手鼓、口琴、手风琴飘渺、悠扬音色,以及高低交错的和声对古诗句的反复吟唱,使得曾经的大漠和敕勒川,通过旋律而复活。”
这两首歌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时期,却能达到高度融合,其中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渊源,有人说图瓦人的祖先有敕勒人的血脉。
一个人的血液汲取着土地的养分,因而他的身份也根植于喂养着他的地理空间。就像贝加尔湖渔民的血富含来自湖泊和森林的营养,野孩子的血液里也有西北土地广袤和厚重。
在地域的影响下,来自不同地理空间的人保留着湖泊的品格,山川的品格,大地的品格,而这些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曲调,却因为真实、质朴,而总能引发人内心的共鸣。
『听·说』你有不少没心没肺的故事和私藏已久的好音乐。如果你愿意和我交换,如果你愿意和更多人分享,可以微博私信@断某某GO,或发送你的故事到邮箱:melody@rockerfm.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