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我站痛仰

诗与远方 这一波,我站痛仰

有些人,这辈子都只配听学猫叫。

这两天,一直有人在后台私信滚君:

对痛仰改编王菲的《我愿意》有什么看法?

坦白说,节目还没播出,滚君就知道痛仰这件事的争议了。

以至于,有人在文章中留言「蹭热点」的事,滚君毫不犹豫的怼了回去:就想好好推荐首歌怎么了?

自始自终,滚君打心里就没把这当回事。

痛仰作为一支成立二十年的摇滚乐队,现在上档节目,不看别人的眼光,不在乎比赛,自己爱怎么改怎么改,就想玩玩自己的音乐怎么了?

你喜欢听,就收藏下来多听几遍;不喜欢听,就把这首《我愿意》切到王菲的原版。

至于那些说,松散、无聊、平铺直叙、缺乏转折的人,当真不是在搞笑吗?

如今三天过去,越来越多的人,想听听滚君的看法。

好,滚君告诉大家,这波绝对站痛仰。

痛仰这次在节目上改的这首《我愿意》,暂且不评价到底改的好不好,就冲这不图比赛成绩,不屈从、不迎合的态度,足以谈的上精神一说。

如果这个世上所有的乐队,都在绞尽脑汁的为市场谄媚,不留余力的迎合大众的口味,那还谈得上摇滚?

那些追求起承转合,追随流行、追随大众的人,你们只配听《学猫叫》。

《乐队的夏天》上,痛仰改编王菲的经典,是个实实在在的反差。

王菲的声音仙气撩人,而高虎的声音浑厚有力。

正因如此,对于观众来说,更想看到高虎大开大合的改编《我愿意》。

但结果正好相反,痛仰的现场一点也不燥。

高虎安安静静的站在台上,像铁汉柔情一样,柔情似水的吐出三个字「我愿意」。

架子鼓声不再狂风骤雨,电吉他不再嘶鸣割裂,只剩下高虎粗糙沧桑,内敛深情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但从另外一面来说,这首歌确实不适合听第一遍。

它没有《再见杰克》的简单直接,能够在一瞬间抓住你的心弦,让你不自觉的抬脚,跟着音乐跳舞。

不过在滚君看来,痛仰改编的这首《我愿意》,并非以往的呐喊狂躁。

他们更多的是在诉说,一份历经岁月的沉淀,一份百转千回的温柔。

这样的感情,包括滚君在内,光是听一遍,几乎没有任何感触,等到多听了几遍,你才会懂得那份「铁汉柔情」。

也正是这样,即使吴青峰与张亚东赞美有加,痛仰最终还是以19票之差,败在了面孔手中。

就像张亚东在节目上评价一样:痛仰的歌太平了,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感知力。

这绝对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没有对与错之分。

但在节目上的专业乐迷口中,这成了松散、无聊、不懂比赛的诟病。

有「专业乐迷」在节目上,单枪匹马的直指痛仰的改编松散。

有人在节目上谈起专业知识「起承转合」,直言痛仰的改编与大众的欣赏习惯相违背。

有人吐槽痛仰改编的无聊,仿佛自己就快睡了。

也有人说乐手们都不会比赛,像歌手节目很多,他们就知道如何去比赛。

甚至有人在节目上,像是大开大合的教这些乐队,如何去赢得比赛?

好好的一档节目,从开头看到结尾,却是越来越堵心。

滚君仔细查看这些「专业乐迷」的评价,翻来覆去的不外乎两个字:比赛。

《乐队的夏天》是一档有竞技的比赛,乐手们都不会比赛,不懂得情绪的起承转合。

滚君至今记得,上一次写「起承转合」的乐理知识,还是那位教顺子唱流行歌的评委。

比赛当真那么重要吗?

人家痛仰都没在意比赛结果,只是转身潇洒离去。

自从《乐队的夏天》第四期播出后,关于#痛仰改编我愿意#的话题闹的沸沸扬扬。

并且一路扩散到网上,分成两派。

一边是觉得痛仰改编的无聊、平铺直叙;一边是觉得它舒服、铁汉柔情。

事情刚发生的第一天,甚至两边为此在网上互撕到凌晨。

但在滚君看来,这件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也就那样而已。

痛仰敢选这首歌,敢改编成这样,心里肯定没有在乎过输赢。

想必对于他们来说,即使参加节目,心里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坚持。

这份坚持来源于二十多年前,痛仰心里对于摇滚的执着,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媚俗、不妥协。

滚君恍惚间想起,八十年代摇滚乐从地下来到地上,不过辉煌十来年,就悄无声息的走向落寞。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陆续经历流行当道,民谣大热,嘻哈崛起的时代。

但不知不觉,所谓的音乐都变了味。

你听那些网络神曲,再也听不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动,听到的都是金钱的恶臭味。

有些人写歌,都是为了金钱利益。

有些人听歌,都是为了盲目崇拜。

久而久之,我们再也无法看到歌手身上的血性与态度,再也听不到音乐里的感动与情绪。

而今天,在痛仰身上,滚君隐约看到一支老牌乐队,在与这个恶俗的娱乐时代做拉扯。

很多人都在奇怪一个问题,为什么痛仰要选择这么一种温和的方式去改编《我愿意》。

滚君告诉大家,一切都是因为学不会。

痛仰成军二十年来,参加过不下百场的音乐节和专场演出。

他们怎么会不知道,乐队的现场玩的越嗨,台下的观众就越喜欢?

他们只是学不会。

学不会迎合,学不会妥协,学不会屈从。

经过这几天的思索,滚君说句心里话:

这个时代向来不公允,有实力的都被冷落,没实力的都被视为偶像。

就像张亚东在节目上说的,大家都是要流量,要流量。

来到这个舞台的乐队,大都独立、小众、边缘化。

与那些光线亮丽的选秀偶像、明星idol比较,他们都是山野俗人,粗野庸俗,不懂变通。

或许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把音乐节、livehouse的舞台,换到金壁辉煌的节目现场。

他们也未曾想过,某一天也能通过节目的方式来面向粉丝。

归根究底,都是劣币驱逐良币。

张亚东在节目上,曾这么说:

「因为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给乐队的机会就是太少,而且每一个平台,都是大明星流量艺人,就非常俗。」

给予乐队的机会何止是少,在这个娱乐化的大环境下,不足千分之一。

那些偶像,随随便便赶个通告,他们唾手可得上百万费用。

他们每一次出行,经纪人、助理、保安、粉丝……享受近百人的拥簇。

他们随便出首歌,不用作词、作曲,不用编曲、制作,就连该怎么唱,都有团队一手包圆。

而对于这些老乐队来说,每次赶场演出,不知是否能够拿到二十分之一的出场费。

为了继续生活,为了继续把音乐玩下去,不得不身兼数职,或独自担起生活重担。

 

流量,真是促成这个浮躁社会的推手。

它逼迫所有人从中淌过,不断迷失自我,沦为其附庸。

所幸,这个时代并非所有人都在追名逐利,费尽心思的往大众扎堆。

痛仰是好样的,自己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不必理会那些疯言疯语。

喜欢的自然喜欢,不喜欢的也别埋汰。

至于那些喜欢追随主流的人,滚君真心的给你们一个建议:

快去听《学猫叫》,这才是你们主菜。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66岁李宗盛现场哽咽:我怕我老了,写不出歌了……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蒋脑丝

收了心的浪子不苟言笑

文章数
278
阅读量
101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