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诗与远方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你会成为下一个吗?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温度降的很快,在这个凛冬已至的腊月,仿佛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

前段时间,迎着小人物电影大火的浪潮,《狗十三》的上映再次给国产片起势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电影上映不久,任素汐便发了一条微博,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这部电影:

“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现在这样的!”

“操!”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姜思达更是为此拍了一个7分钟的电影观后感,袒露自己从小到大的“懂事”过程。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狗十三,从电影名字来看,就充满了荒诞和讽刺,让人想笑。

出人预料,所有带着玩味、冲着名字走进电影院的人,看完后大都脸色沉重,陷入沉思。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面前,所有被践踏的青春,只凝练出了一句呐喊:操。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我们到底是怎么长大的,是叛逆、是挣扎、还是妥协?

电影《狗十三》给了我们答案:“懂事”。

懂事便是长大,但长大的过程却是鲜血淋漓,就像一根刺,狠狠扎进所有人心里。

滚君今天想和大家讲讲“中国式父爱”,因为整部电影就是从一个13岁小女孩的角度,去看待父亲所处的成年世界伪善。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中国式父爱,爱的深沉,爱的强势、冷酷,他们从来都不善于表达。

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行使着“爱的暴力”,打着“为你好”的幌子,肆意的支配孩子的行为,最终给孩子留下一段残酷的青春。

这样的父爱究竟是对,还是错?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早在5年前,《狗十三》就进行了小范围试映,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那时候它有一个更违和的名字《狗13》,数字1和3紧靠在一起,从名字就可以感到戾气,这是一句狠狠的脏话,凝练着所有人对青春的谩骂。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可5年前试映结束,因为电影太过真实,直接被要求撤档,一路被“封杀”至今,整整5年没有上映。

在这5年间,导演一直坚持不做任何删减,只在电影名字上做一些小改动,把形象化的数字,改成了文字。

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狗,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正是电影片名的由来。

13岁的小女孩李玩是其中的主角,名字没有太大的寓意,就是简单、随便。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父母离异,被判给了父亲,父亲却再婚生子,把她寄养在爷爷奶奶家。

这样错综复杂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的渴望,渴望有人陪伴,渴望得到父亲的爱。

但她的父亲却充满了伪善,喜欢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在她身上,从此拉开了一场成长的拉锯战。

她很想学习天文学,却被父亲强行改成英语,她跑出学校表示抗拒,可挣扎中换来的只是几张大红钞票。

父亲为了缓和关系,才送了一只名为爱因斯坦狗狗的给她。可她想要的不是狗,是父爱。

这就是赤裸裸父权主义,他们可以用任何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来替代你想要的。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可真当有一天,爷爷去买菜,把狗狗丢了,一颗属于青春期的叛逆终于在此刻爆发。

她将家里闹得天翻地覆,连夜出去找狗,害的 爷爷崴到脚,奶奶差点失踪。

更为可笑的是,家人为了平复她的不安,在继母的提议下,直接买了一只同品种的狗狗。

所有人硬是指鹿为马的告诉她,这就是那只“爱因斯坦”。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一切幻想被剥夺后,她开始做出反抗,就像大多数人叛逆的那样,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砸饭碗、喝酒…

终于有一天,父亲的忍耐到了极限,她的叛逆迎来了一顿暴打,一个被摔碎的啤酒瓶把她扎的满手是血,一句“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戳中她的内心。

所有的长大,大都在一夜之间。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那一次失落后,她学会了“成长”,既然无力反抗,那就只能被父亲驯化,成为父亲眼中懂事的孩子。

她接受了那只假爱因斯坦,接受了父亲藏了四年的弟弟,接受在父亲的饭局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受了所有父亲口中的为她好。

甚至在失去两只爱因斯坦之后,在父亲为她办的庆祝宴上,硬是强迫自己吃下那块递来狗肉,然后笑着说句谢谢。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这就是电影的中国式父亲,一个13岁的小女孩李玩,从养狗、丢狗、找狗,再到面不改色的吃狗肉,她变的圆滑。

她从害怕、叛逆、妥协,到隐忍,亲眼看到父亲所处的成人世界,成人的伪善被一块一块地撕裂在她眼前,她变的“懂事”。

而她的父亲正是促成这一系列改变的始作俑者,他从来不用言语去表达爱,只用暴力来逼迫孩子向现实妥协,强行给孩子灌服从的思想。

这才是赤裸裸地“爱的暴力”。

中国式父爱,从不用言语表达爱,只用行动来逼迫孩子。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其实“爱的暴力”在现实中早已见多不怪,对于所有中国式教育来说,所有父亲都是自私的。

相对“冷暴力”的残酷,“爱暴力”似乎更让人无奈。

父亲把爱建立在父权之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不顾孩子的意愿,甚至去强行扭曲孩子的思想观念。

上个月,在宁夏出现一起9岁小男孩跳楼自杀未遂的事件,原因就是因为前一天的作业没有写完,遭到了父亲狠狠的责骂。

还有很多诸如类似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父亲将孩子倒吊作为惩戒,甚至还有罚孩子当街下跪…

在父权笼罩下,所有孤独的孩子都是可怜人。

大部分人在小时候,基本上都听过这么几句话:

“这都是为你好”

“你咋这么不懂事”

“爸妈打你是因为爱你”

“等你大了,你才知道爸妈是为谁好”

在爱的暴力下,我们别无他法,只能无奈妥协。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所以我们被剥夺了所有兴趣爱好,父亲为了让我们变好,他们会强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从小时候开始,该上哪种兴趣班、和什么人玩、念哪首大学、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娶什么样的媳妇…

凡之种种,只要父亲觉得能够帮到你,就会不留余力的帮你安排妥当,最后来一句:噢,乖,这都是为你好!

我们表现的任何不满情绪,在父亲看来都是辜负他们的好心,换来的会是一顿责骂,甚至暴打。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机器一样,沿着他们布下的轨迹一步步向前,还要懂得回答:哦,嗯,好。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其实每一次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的叛逆都是被逼出来的。

而我们从小到大,父亲早已很早就给我们想好一切,像流水线的机器生产一样,从规格、尺寸、硬度,所有的一切都被精细到无误差。

我们的青春在“爱的暴力”裹挟下被逼的无处喘息,稍有不慎便会迎来狂风暴雨的指责。大部分人被迫成为一只温顺的绵羊,接受那些醍醐灌顶的成长。

这就是中国式父亲,他们只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塑造孩子成长。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爱的暴力”的出现?

很简单,这无非就是我们无法和父亲站在同一水平线。

中国式的亲情,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

母亲的爱更像是溺爱,孩子就是她们的全部。

所以她们会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所有要求,将你的每个方方面面照顾周到,并且不求任何任何回报。

而父爱则是严肃的,孩子必须要服从他们。

所以他们从不用言语表达爱,更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他的心目中达到某种程度,才有资格得到父亲的尊重。

在没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国式父爱向来都有很大的概率出现问题。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可父爱的出发点是对的,在父亲眼中,在我们思想、能力不够成熟的时候,只能依靠他们生存。

父亲会时刻担忧我们出现问题,身边会遇到危险、以及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面对父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讨价还价的空间,所以小时候我们时常会听到一句:我生你养你,你就必须听我的。”

这部被封杀5年的电影,戳穿了多少伪善的中国式父爱

父亲和孩子之间压根没有任何平等可言,他们从一开始只有爱和愧疚,在这种程度上,我们达不到父亲的目标,就永远没有得不到欣赏和尊重。

曾经的我们都有棱有角,后来都在“爱的爆力”下被驯化。

如果有一天,当孩子不再肆无忌惮的地发泄情绪,而像父亲一样把委屈咽下,精打细算地缓解。

那就意味着,孩子真正的长大了。

但就像大多数人说的: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出“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中国式父亲教育的悲哀,父亲的出发点是对的,他们身上肩扛沉重的责任与负担,但他们的从来没有试着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很多人都尝试过在父亲身上改变什么,最后却发现什么也改变不了。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你想要成长,就必须要学会去掩盖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把那些少年的执拗和挣扎,在沉默和伪装中消失殆尽。

或许现在的你,已经成为一位父亲,同样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其让他们经历残酷的青春,倒不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理解,让他们幸福地成长。

或许现在的你,还没成为一位父亲,但这一天终将来到,你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式父亲吗?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世纪同框!赵本山说了句大侠,北野武回了声多谢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蒋脑丝

收了心的浪子不苟言笑

文章数
278
阅读量
101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