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罗永浩和王自如当年那场辩论吗?这场家喻户晓的battle,最近又上热搜了。
图片资料来源:微博@测评君
时隔9年,气势汹汹的罗永浩反而“打脸”;当年被炮轰的王自如,倒是飞上了枝头。
不过这位初代数码测评博主,早已今非昔比。
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王自如“吃软饭”的说法。
图片资料来源:微博@老板联播
不少八卦咸湿的解读中,也出现了集中声讨:
这是被包养、吃软饭,还吃出优越感了?
说来说去,不就是一个古早博主转型了?
只不过是进大厂“当门客”。
可是“当门客”也算一种职业规划;
广大网友有必要人格审判吗?
2023年了,媒体带节奏的方向却依旧老套,最有点击率的内容绝对不会太正经。
哪里八卦整哪里,所以董明珠、王自如的访谈广为流传后,他们的关系倒是成了国民话题。
人们对女性高层的质疑屡见不鲜,但对男性下属似乎也并不宽容。
于是津津乐道这对“办公室恋情”的网民,眼看他起高楼却更期待期待他楼塌了,窥私欲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可见互联网确实无聊,市面上已经这么多言情偶像剧,还要生造一出出名门“真人秀”。
当然王自如的彩虹屁,确实已经远超敬岗爱业的基础。
“从来不看工资条”,你以为你是不知妻美刘强东,还是不知钱贵杰克马?
“看着董明珠讲什么做什么就很开心了”,咱是说马屁还能这样拍?
上班上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谁不觉得王自如编故事溜须拍马……
图片资料来源:微博@老板联播
其实大家想看到的,并非一个赏识下属的上司,和一个珍惜机会的员工,因为良性的雇佣关系在当下不太现实。
自己追求不到的,最好是别人没有。
如果有,也该韬光养晦点,出来招摇就是找骂。
因为没见过,所以不理解、不接受,就得把事情套入自己能理解的逻辑。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形象被我们想象得越发不堪,我们越能在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在王自如引起的讨论中,“吃软饭”无非是被集中炮轰的一个点。
原因也不复杂:如今甘心当牛马的他,曾经是创业起家,算国内最早的数码类测评博主。
当下各个短视频平台爆火的测评类短视频,王自如早在2009年互联网经济冒头时就开始做了。
他测评的还是数码产品,在智能手机刚刚冒头的那几年,算得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级别。
2012年,王自如打造的科技视频平台ZEALER问世,他本人也在业界打开了知名度。
直到测评锤子手机时提出产品“有问题”,他被锤子创始人罗永浩揪到了明面上。
提出锤子产品有问题,但信息来源保密,这不耍流氓?
测评博主收手机厂商的钱,这和独立挂得上钩吗?
即便测评是客观视角,但水平太过业余还不该骂?
罗永浩的连珠炮客观事实、逻辑清晰、尖锐犀利,尤其是那句“被包养就没有资格谈人格独立”,成了访谈界佳话一则。
而王自如本身就理亏,毕竟对方所言皆为事实,任他如何辩驳都没什么说服力。
于是此后几年,王自如开始很少露面,逐渐被互联网遗忘。
有趣的是,罗永浩当年那句“时代困难时,一个女性被包养没什么问题,但她出来宣扬女性独立是很古怪的”,竟然在多年后射中王自如的眉心。
时代已经变了,王自如倒是被“包养”了。
图片资料来源:微博@哈利宝舵主
只是“被包养就别谈独立人格”这句当年来听如同爽文的讽刺,在今天看来却格外无奈。
大千世界,忙于生存的你我皆是犬儒,试问谁又有什么绝对的独立人格呢?
大批数码产品竞品出现、受众需求减少,是当下数码行业面临的客观事实。
面临这一境况,行业翘楚也罢、开山也罢,王自如作为个人的存亡无人在意。
更何况罗永浩会心一锤,他即便再出山做测评,也没有公信力了。
可是,人总得成全自己,为自己打算。
从创业人变打工人、从头部测评博主变成格力麾下的马仔,这就是王自如当下的打算。
如果赶赶当下的短视频大潮,他倒是能继续做测评,甚至可以做打假博主。
数码产品不行,还有吃穿用度。
可如果他志在做博主,肯定也会跟数码测评一样,比行业内其他人早做好多年。
以及,生于1988年的王自如今年35岁,已经不年轻了。
他没有年轻人那么多时间,去陆续排雷试错。
比起做博主这种“路径依赖”,他选择适可而止。
我倒觉得,比起其他人更早地认清自身局限,未尝不是一种“独立”。
事情发展至今,不少网友也逐渐开始理解王自如。
非要说他做格力职员这件事招谁惹谁了,也许是触了理想主义者的逆鳞。
没有保持“独立姿态”、坚持初心的他,确实有些犬儒。
但是大家发现王自如这人对工作就是有信念感,董明珠对他“拉踩式”的欣赏情有可原。
格力的“网红员工”,也不是只有他一个。
图片资料来源:微博@老板联播
众生皆苦,棋逢对手、得人赏识,也是普罗大众求而不得的高光时刻。
于是网友开始疯传:“谁又不希望等到自己的董明珠呢?”
这属于白日梦了,“董明珠”也许明天会出现,但更大的可能是永远不会。
“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的现实,比被大厂包养还要冷冰冰。
没有伯乐、没有机遇;没有能力,也没有眼界,这才是绝大多数人面临的真相。
退一万步,王自如在职场的谨小慎微、如鱼得水,都已经是不少人达不到的程度了。
他的“入编”自然不能免俗,却也带着一丝通透,算得上良禽择良木而栖的范本。
但我们又怎么知道他是在养老摆烂,还是在卧薪尝胆?
任何抉择都是阶段性的,也可能是短视的;没有人会想到日后会产生多大的蝴蝶效应。
收放自如、自愧不如,王自如本人也很清楚他当下的决定不为人所理解;
但二三十年后会如何?届时再见分晓。
只能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图片资料来源:浪里白pia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