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峰被骂上热搜,到底谁能管管手机海?

音乐猛料 吴青峰被骂上热搜,到底谁能管管手机海?

没有不尊重表演者的观众,只有作为与否的主办方。
自动草稿

最近,吴青峰发文批评演唱会手机海这个词条占据了热搜。

自动草稿

没有手机和闪光灯的现场 ,所有人都全心全意投入这场演出。

然而时隔多年,歌迷们站在对立的两端,只争论一个问题:在演出时拍摄到底合不合适?

我认为,这是主办方的账,我们无需买单。

自动草稿

吴青峰将这篇长文称之为一次“闲聊”,话锋一转就聊到自己最近看了很多演出,“前后左右充满着手机各种录影、自拍、打闪光、不小心开出手电筒…对于台上美好的音乐感到有点可惜。”

自动草稿

不少网友都在吴青峰这段话中找到共鸣。

演唱会的意义正是在于“现场”二字,谁都不希望自己的观演体验是充斥着他人的手机、闪光灯,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在家里看视频更高清。

同时,吴青峰表示,无论是自己的专场还是苏打绿的演出,都会严格规定不能拍照录影,除非演出者不介意,否则即使花钱买票进场,也不代表有权利拍摄甚至直播。

自动草稿

吴青峰将版权问题一语道破,或许戳痛了某些人,引起了众多讨论,有支持,有不解,还有不满,甚至有些观点直指吴青峰PUA歌迷。

自动草稿

站在法律角度上来说,吴青峰的观点并没有错误。

出于版权保护,目前国内大部分演唱会都是禁止携带专业设备拍摄、录像的,只是对于手机没有太明确的规定。

但实际上,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在演出过程中 “录音录像”都要经过著作权人同意,未经允许的拍照录像,说难听点就是盗摄盗录。

话虽如此,吴青峰依旧给出了执着一定要拍摄的粉丝解决办法:好好享受眼前的演出,用心而不是手机屏幕交流。但是对于执着一定要拍的歌迷,不要拍到只有他一个人的死亡距离就好。

自动草稿

我们可以看出吴青峰面对的是他的垂直歌迷,也就是已经或将要去看他演唱会的人。一场出色的演出应该是由演出者和观看者共同构成的,吴青峰提出了这些要求也是合理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枪花乐队在圣路易斯巡演,由于有名观众在台下私自录像,主唱Axl Rose直接跳下舞台把这个盗录者胖揍了一顿。

反观吴青峰实在是真诚的多,甚至能脑补出他用细腻的台湾腔跟你唠家常。

他再一次勇敢的为自己站出来,温柔地推了这个世界一把。

自动草稿

也许是沉寂太久,今年夏天举办演唱会的频次异常高涨,同时攀升的还有人们对演唱会的期待和热情。定闹钟抢票和抢不到票,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

然而在演唱会举办期间,有许多不文明的问题暴露在我们眼前。

凤凰传奇从曾经的土味一哥一姐成了年轻人最欢迎的对象,粉丝年龄主打一个老少皆宜。

在演出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人都高举着手机。

自动草稿

被前排挡住视线,绝对能占“最讨厌的观演经历”top3,当你向舞台看去,看到的不是表演者,而是被前排站起来的观众或者高举的手机,堪称叠buff,体验感稀碎。

前排影响后排,直到所有人都看不到舞台,只能通过手机屏幕来看演出,从此形成恶性循环。

自动草稿

明明距离近在咫尺,在无数个屏幕的堆叠下,反而离偶像更远了。

可拍照录像是偶像和歌迷维系情感链接的方式这一点不可否认。

作为歌迷,心里的矛盾纠结不言而喻。

自动草稿

台下的不文明行为同时也如吴青峰所说,会影响到舞台上的表演者。今年薛之谦在南昌的演唱会上,被来自台下的激光笔直射眼睛。

自动草稿

薛之谦的粉丝讽刺地戏称“南昌掉大分”。如果主办方不加管理约束,这种掉分行为可能会出现在每一个城市。

甚至,我们能够轻易的在网页上搜索到一场演唱会长达两三个小时的完整视频。

自动草稿

这和我们鄙视的枪版电影有什么区别?

从手机里就能看到的现场还有必要买票去看吗?

自动草稿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完全不拍不录,好像也很难做到。

好不容易拼手速抢到一张喜欢歌手的live门票,谁都不想让期待已久的演出成为记忆里的昙花一现。

拍拍照,录下一首喜欢的歌,分享给朋友,好像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当生活压力无法释怀的时候,翻翻看看,看演出那天的快乐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治愈当下emo的自己。

看演出时候拍照片发条朋友圈或者微博,这种类似“打卡”的行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些人来看演出的重要动机。

禁止拍摄到底合不合适,到底谁能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主办方能。

不管是剧院还是美术馆,很多文艺演出都开始拒绝拍摄设备。

国家大剧院对于观演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购票时就会将《演出礼仪》和《购票观演须知》摆在明面上告知观众。将摄影、摄像设备存放在衣帽间、演出期间不得拍照、录像、录音、不得使用闪光灯等相关事宜都事无巨细的包含在其中。

自动草稿

广东佛山“和”美术馆甚至明确规定了允许携带相机的尺寸和画幅。

自动草稿

而今年李宗盛的演唱会上,也在禁止携带的物品中清晰的标出了专业摄录设备一项。

自动草稿

可以看到,在一些观演须知里,把拍摄设备与管制刀具等危险品放在了同一条内,主办方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这种“把约定写在进场之前”的做法可谓对观众非常友好,而他们的引导观众尊重艺术劳动成果的目的显然也达到了。

然而,这些规定并没有像吴青峰的文章一样在网络上引起观众的议论和不满,还在观众之间彼此形成了默契和习惯。

说到底,解决办法多得是,只是主办方把锅甩给了观众们。

当上万人因为热爱而走进现场时,一个合理且恰当的观演公约是主办方应该提供的。

没有不尊重表演者的观众,只有作为与否的主办方。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262
阅读量
577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