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摔下舞台的谢天笑喊牛逼,非蠢即坏!

音乐猛料 对着摔下舞台的谢天笑喊牛逼,非蠢即坏!

尊重现场,尊重音乐人
自动草稿

前两天,朋友给我发来一条谢天笑在石家庄演出时摔下舞台的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键盘手张彧在搀扶谢天笑的同时不小心踩空摔下舞台,根本来不及反应就顺带手把老谢也拽了下去。

据当时在现场的朋友说,一首《阿诗玛》曲未终人却散,他们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就离场就医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起相当危险的演出事故,从半人高的舞台跌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受伤,也会影响接下来的巡演排期。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台下的乐迷第一反应竟然是喊了一声牛逼。

这样的人,非蠢即坏。

自动草稿

“牛逼”仿佛是人类的天选之词,流行中外,纵横四海。

自动草稿

尤其是在livehouse里,这个词显得更加简洁有力。你喊乐队名我接一句牛逼简直就是乐迷们自己的饭圈文化。

这个词好像平衡了乐迷们无处安放的表达欲与贫瘠的词汇量,根本无可代替。

乐队出场喊牛逼是欢迎,一曲结束喊牛逼是致敬。但发生这样的演出事故,这时候来一句牛逼,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换句话说就是,没素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去看演出都会碰到几个“显眼包”。

披着摇滚外衣,干着无脑行为,不仅影响乐迷的观演体验,还影响乐队的演出质量。

别再嚯嚯演出了,摇滚乐真不是这样!

回头细想,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世界上除了积极向上,还有更加真实的emo、愤怒、孤独,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人人都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随着小圈子被放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关注存在主义,解放自我和独立自由的意识终于在强烈又直白的摇滚乐上找到精神依托。

自动草稿

乐队越来越出圈,中国摇滚乐迎来了商业化的黄金时代,livehouse演出、音乐节如同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冒出。

如今livehouse成为了都市青年们压力释放、灵魂解放的乌托邦,同时也成了无脑行为滋生的安乐乡。

想起前不久,谢天笑巡演到深圳,邀请几位乐迷上台一起合唱《向阳花》,不料老谢第一个音节还没弹出来。

其中一个哥们就拿起话筒激情发言:“谢天笑,就是我爹!”

自动草稿
自动草稿

面对这样的无脑认亲,纵然是摇滚教“父”谢天笑也只能讪笑两声,低头整理衣服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从他的反应中,我只感受到:

音乐人根本不需要这样如同哗众取宠的小丑般的助兴。

自动草稿

摇滚赋予我们勇气冲破人生桎梏,但总有有人用它在道德底线的边缘反复试探。

前两年,在假假條现场洒纸钱就像去看二手玫瑰穿东北时尚碎花衣服一样随意,甚至成为乐迷之间默认的观演仪式感。甚至有乐迷在演出现场表演“出殡”。

自动草稿

可以看到,“做法事”的队伍装备流程齐全。摇铃、盖布、抬棺一样不落,接着乐迷们围着假扮的“尸体”甩头。专业程度就像我来的不是livehouse而是什么封建迷信堂祠,多离谱啊。

更离谱的是,在这样的氛围引导下,原本一些正常观演的乐迷也顺势加入。

得,又疯一个。

自动草稿

这次的无脑行为让一场好好的演出被冠上沉浸式体验送葬的名号。

更有人把枪口对准乐队本身,把他们民乐与摇滚交杂的音乐一举批斗成“阴间音乐”,整个乐队都被打上了负面标签。

然而实际上,只要你看过,就会发现他们的歌词本身与丧葬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

自动草稿

不知道有件事大家还记不记得。

彼时《乐夏》正火,在秀动蹲点抢痛仰巡演票的难度不亚于在12306上抢一张国庆节回家的车票。

痛仰巡演到成都,十几个乐迷在演出中不顾乐队的劝阻冲到舞台上“蹦迪”。

最后把乐队挤得都没地方站,只好停止演出。

自动草稿
自动草稿

有年天津one of us重型拼盘演出,综艺节目《明日之子》出身的乐队发条月亮一上场。

不少标榜自己是重型战士的人鄙视链情节拉满,纷纷跟着躺倒在地或者干脆出去不看。仿佛发条月亮只是这场拼盘的课间休息,根本不值得他们起身观看。

这里且不谈论乐手的技术,既然他们在台上用心表演,就算不理解他们的音乐,也起码应该尊重。

恶意在这些行为中张牙舞爪的滋生,早已超越了“无脑”、“奇葩”的定义范畴,达到了不良行为的水平线上。

让其他真正想看演出的乐迷不堪其扰,几乎每场演出、每个音乐节都能看到网络上骂声不断。

自动草稿
自动草稿

无脑行为像病毒一样出现人传人现象,现场体验感越来越差了。

自动草稿

有些乐迷表示:什么都不被允许还是摇滚吗?

每个人对摇滚的理解都很主观。但可以肯定的是,摇滚并不是形式化的,也不存在提纲式、教条式的思维模式。更没有人规定去看摇滚乐的现场如果不跳水、不甩头、不喊牛逼就不叫摇滚。

摇滚是自由的,是有生命力的。

想起这几年的音乐节在宣发阶段就会告知乐迷们不要携带冷焰火等危险品进入,评论下方往往有部分人怨声载道。

自动草稿

入场当天用尽全身解数把冷焰火藏在各种地方逃脱安检,每年在音乐节被冷焰火砸、被不明液体喷洒到的乐迷不在少数。

自动草稿
自动草稿

这些违禁品和看乐队演出到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让这些人如此痴迷?

答案是没有,他们只是把摇滚乐当作他们为所欲为的遮羞布。

在演出现场做出无脑行为的乐迷,标榜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摇滚”,实际上他们只是在“胡作非为”。

相对的,他们大多并不在乎现场或乐队本身,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在这场演出中“玩得好、玩得爽”,又或者能不能把这件事拿去在酒桌上当成吹嘘的资本。

在充满恶意的无脑行为催生下,一些乐队以及主办方也纷纷发声:

自动草稿
自动草稿

尊重现场,尊重音乐人。

摇滚不是丑恶嘴脸的遮羞布。

很多人对livehouse和音乐节的认知就是四个字:好玩、上头。

但对于真正热爱音乐和现场的乐迷来说,一场演出是由乐队和乐迷共同构成的。乐队需要自己的音乐被更多人听到,而乐迷也能够在演出中接收到乐队发送来的同频波段,从而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碎片。

放弃那些低俗又没劲的无脑行为吧,好好听歌、享受音乐才是正经事。

参考文献:

1、《现场出殡,上台伴舞……乐迷需要一份自我修养指南吗?》-中国财经音乐网

2、《我想跟刘与操聊聊假假條,结果他给我发了篇论文》-BIE别的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357
阅读量
608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