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音乐猛料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大家好,我是马拉松。

明天就要上映的《阿凡达2》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影片,当年在日本火过《阿凡达》。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人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故事。

主人公老丁被日本富士电视台跟拍10年,2006年制成电视片,在黄金时段前所未有地连播两次。

播出后收到400多万封观众来电来信,创下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

从400万封来信反推观众数量,说他影响了日本全国的电视观众,毫不夸张。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含泪活着》海报旁留言板贴满日本观众观后感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

《含泪活着》片首的这句话,概括了这部纪录片的力量所在,它甚至降低了日本的国民自杀率。

四十八岁的渡边太郎写下这样的观后感:

“我非常惭愧,不久前刚被公司辞退,并曾产生自杀念头。看到丁尚彪能为家庭和女儿作出如此伟大奉献,相比之下,我无地自容,真是太胆怯、太不负责任了。”

3年后,中村俊喜经朋友介绍在网上看了《含泪活着》,深受感动,抱着“不能让这部精彩作品销声匿迹”的信念,又将电视纪录片改制成电影纪录片,搬上大银幕。

影片最终于2009年在日本公映,上座率远超《阿凡达》。

当时恰逢崔永元在日本出差,他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此片。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影片主人公丁尚彪在《世界新闻网》上的自述

影片在豆瓣上由2万多人打出9.2的高分。

这个在中国、日本时代浪潮下苦海漂流的故事,给了无数人面对未来的无限力量。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影片主人公老丁是个倒霉的人。

1954年在上海出生,1970年在花样年华开始下乡插队,来到远近闻名的特别贫困地区安徽省五河县。

在这里,每到冬季农闲,举家外出乞讨是家常便饭。

6年之后,终于身无分文回到上海。年龄大了,技术没有,在一家工厂食堂上班。

但他有异于常人的痛苦,一心往上走:

“想考大学,不让我考。”

至于原因,影片没有多提。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1989年,他想“润”了。

借着凑出42万日元,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15年的工资。

那个年代,办护照还需要单位保卫科盖章。

他给领导交了278元,近三个月的工资,成功拿到护照。

这一年,他35岁,一个大多数人都已经选择躺平的年纪。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千辛万苦“润”到日本之后,新的苦难还在排队迎接他。

学校不在北海道市,而在北海道的边陲小镇,阿寒町。被美图秀秀了。

之所以招生,是因为小镇年轻人口稀少,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中国年轻留学生的到来,给本地带来新的生机。

为了防止学生流失,日本语学校对他们严加看管。

但这批中国留学生大多负债累累,到国外后必须半工半读,尽快打工赚钱还债。

可那是荒无人烟的边陲小镇,那还是1989年的日本,持续至今的经济危机从那年开始,连日本本土的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老丁。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于是在当年6月的一个深夜,他又从阿寒町“润”向东京

辗转上千公里逃亡到东京,相应的转校申请却被拒绝。

被拒绝之前,20万日元的学费倒是成功缴纳。

就这样,倾尽家财,远渡重洋,不断向上奋斗的老丁终于失去了在日合法签证,正式成为一名黑工。

甚至失去回家的机会,在日本就业形势紧张的大背景下,被遣返的黑工除了罚款,甚至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从此,他开始了在日本15年的打黑工生涯,没回过一次家。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勤杂工、清洁工、车间工人、技术工人、厨师,老丁开始了15年连轴转的黑工生涯。

每天深夜十二点多,末班电车都收车之后,才是他的下班时间,沿着轨道走回家。

到家后在三十年前建造的木房子里开始烧饭,连带着明天中午的那一顿也烧出来。

洗澡站在自制的塑造膜里,据他所说“一点都不会漏到外面”。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因为一开始不会说日语而被厨师长扇巴掌,直到后来把日语说得流利。

有人专门抢劫他这种黑户,看准了他不敢报警,所以日常需要检查衣柜里是否藏着人,进家门之前要先拿刀。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对于女儿的思念,只能通过在上海广播电台的点播歌曲来表达。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团圆,从女儿考上纽约州立大学开始。

1997年,女儿赴美留学,从上海机场出发。

八年前,老丁的妻子同样是在这里送走了丈夫,今天又将在这里送走女儿。

从此一家三口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团圆。

在女儿面前强撑着没有落泪的母亲,望着女儿的背影泣不成声。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飞往美国的飞机在日本转机,可以停留24小时。

阔别八年,父女俩靠着这次转机的机会终于可以见面。

因为出入机场需要身份证,老丁无法去机场迎接女儿,两人相约在“日暮里”地铁站见面。

八年未见,见面时不是痛哭流涕的拥抱,甚至没有寒暄。

最亲密的动作,是老丁拍了一下女儿的肩膀,就一下,之后接过女儿的行李箱走上楼梯。

他用生锈的上海方言询问着女儿的身高、体重,挑捡着白头发,询问着她怎么变成了双眼皮。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老丁带女儿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当年打第一份工的餐馆。

他在其中如鱼得水,用流利的日语向人们介绍着自己即将去美国留学的女儿。

欣喜又炫耀。

之后他们回到那间破旧木屋,女儿发现屋内唯一的装饰是自己小时候的相片。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按照母亲的叮嘱,她给父亲带来牛黄解毒片和头孢。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24小时太快,分别时老丁照例在成田机场的前一站下车,下车时甚至没有和女儿打招呼,只有女儿趁着老丁转身时说了一句“爸爸再见”。

这一句“爸爸”,老丁和女儿都等了八年。

下车后老丁迅速站上月台,望着女儿的背影抹泪。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而夫妻俩的团圆,甚至还在5年之后。

女儿前往美国之后,母亲开始向上海领事馆申请探亲的赴美签证,但被拒签。

美领馆规定一年只能申请2次,五年多过去,连续11次提交申请全部被拒绝,终于在第12次申请时通过。

这次转机,她能够在日本停留的时间是72小时。

她破天荒地走进理发店和裁缝店,时隔多年重新打扮自己。

大洋彼岸的老丁,套上了25年前结婚时她绣的红枕套。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13年未见,生肖都已过了一轮。

老丁与妻子的重逢也并不汹涌,提行李,止不住的微笑,红着眼眶的长久注视。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走到小破屋楼下,他对妻子说:

“这里都是樱花,好看吗?”

坐进狭小的木屋,他终于开口说道:

“十几年了,的确是很辛苦了点。”

妻子瞬间泪流满面,拿过一旁的抹布拭泪。

“13年”、“的确”、“很”、“辛苦”,妻子的苦,老丁何尝不懂;老丁的苦,妻子又何尝不知。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72小时充裕,老丁带着妻子坐电车、去寺庙烧香拜佛,留下一张十三年来最亲密的相片,食指紧张地始终翘着: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72小时短暂,转眼又到了分别的时刻。

老丁到站下车,妻子接过行李箱,两人没有甚至没有告别的话。

情感浓烈到当时无法消化,只能后知后觉。

车内,妻子扶着丈夫刚放开的行李箱把手,尚有余温。

车外,老丁久久不肯离去。72小时太长,他想起了不少往事;72小时又太短,他不甘心,抹泪,撇嘴。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等候飞往美国的飞机时,妻子说出他的苍老:

“头发少了,门牙稀了。”

这些年来她心里难免有猜忌,猜忌他在日本有了女人,即使每个月的汇款都如期收到。

72小时过后,她不再顾虑。

短暂的探亲结束,她回到上海,继续一个人生活。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老丁在日本打黑工时,多年来一直背着他的黑色挎包。

包里装着他多年来缴税的凭据,大概每年十几万日元。

当数次被警察盘问、逮捕时,他都会拿出一整包的税票,也因此躲过了无数惩罚。

黑户口的身份让他多次被解雇,到最后,他甚至考下五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成为日本人尊敬的“匠人”,根本不愁找工作。

他说自己在日本从未失业过,这一份被扫地出门,永远还有另一份。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回国前,老丁去了一趟当年位于阿寒町的学校,发现学校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小镇都因为人口稀少,最终并入临近的钏路市,作为政府机构从行政版图上消失了。

在机场办理出境手续时,日本海关人员看到他的护照先是大惊失色,检索发现无违法犯罪记录后迅速作出决定,盖章放行,还以举手礼向他表示敬意。

在日本像老鼠一样生活了十五年,离开时他满载着荣耀。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造化弄人的是,在日本衰落的80年代末~90年代,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

不少人揣测,以他的能力如果留在中国,他可以更加成功。

但对于当年被“骗”过来,老丁说自己心甘情愿。

他去看了大世界,黑工15年并未打败他。

他的女儿去看了大世界,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成为医生,救死扶伤。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2004年,离开上海15年的老丁回到故乡,与妻子团圆。

上次见面时发现他牙口不好的妻子煮了一碗白粥迎接他。

2008年,丁晽结婚,全家定居美国。

好不容易休息了4年的老丁再次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女儿劝其颐养天年,他不肯,去一家酒店当洗碗工。

3年后,英语奇差的他被选为纽约宾馆业协会优秀员工,成为洗碗状元。

酒店在多年后三易其主,老丁却巍然不动,当上三朝元老,终于不用再受人白眼。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最新的消息停留在两年前。

2020年,66岁的他终于从酒店退休。

那时,女儿所在的休斯顿急诊室刚进入战争状态,每天诊治大量的新冠病毒患者。

他不愿前去接受女儿事无巨细的医学照料,选择一人在纽约苟活。

深处纽约疫情风暴中心,退掉女儿买下让他回休斯顿团圆的机票,写下这样一份遗嘱: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或许,比起70年代下乡插队和15年的黑工经历,他死里逃生的次数太多,这次疫情也并无值得大惊小怪之处。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含泪活着,还有希望。

我想,我们现在的情况并不比十几年前的日本更好。

据澎湃新闻报道:

疫情发生以来,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而这部影片,具有扶人一把的力量,吹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同顾城写下的一句话:

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不管命运之手如何阴差阳错,比我们更倒霉、更普通的老丁总是战胜着看似不可能战胜的苦难。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创造幸福,全靠自己。

这部豆瓣9.2的催泪片,当年火过《阿凡达》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357
阅读量
613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