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几首神奇的“核酸广播之歌”。
铿锵有力的居委会大妈版,改编自网红歌曲《听闻远方有你》,大妈倾情演唱的歌词别有深意: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算,算密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算,算次密接;
,时长00:23
听完啥感觉呢?
一句话:我们啥时候能回到正常生活?
随便搜一下就能发现这样的“核酸广播神曲”遍地开花。
有性感低音炮擦边版,歌曲已在网易云同步上架,歌名就叫《Summer扫码》,扫完码直接花手摇回家。
,时长00:09
除了普通话版还有各种方言版。
海南地区的朋友最近肯定被这支海普核酸神曲《叮咚鸡》洗脑了:
楼下的下来搞核酸
叮咚鸡,叮咚鸡(听通知)
大狗 大狗 叫叫叫(戴口罩 戴口罩)
,时长00:20
虽然不看翻译一句听不懂,但必须承认这段b-box稳稳打败全国至少90%的Rap歌手。
都有歌了自然得舞起来,论歌舞表演广东人民绝不认输。
广东,舞狮表演的故乡。古有黄飞鸿舞狮张扬国人斗志,今有社区舞狮守住小区绿码。
,时长00:18
不仅人得做核酸,狮子也要做核酸,绿码才能上台表演!
这支舞狮队就在表演中加入核酸检测元素,将传统的逗狮棒换成棉签棒。
只能说大家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这是古典艺术与现代核酸技术的完美结合!
,时长00:10
除了歌舞表演,核酸大广播还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核酸广播也充分揭示了当地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比如这支“广东文明小喇叭”,自带编码功能,三种语言喊你下楼做核酸。
,时长00:11
第一句广普、第二句本地口音、第三句C语言。
有本地人亲切指出不同话术的不同用途:第一句讲给外地人听,第二句讲给本地人听,第三句讲给本村人听。
至于那句“叼你老母”的世界名言,由广东人民翻译其实是“delay no more”,意思是不要再延迟快点下来做核酸,粤语怎么可能会有骂人的话呢?(再编几句我就真信了)
这种“文明小喇叭”在广东可不止一只,比如这个警告核酸检测不准插队的:
排队的后面的要看前面有没有插队
有插队的后面的一起骂他
连他爸连他妈都要骂
因为是他爸妈教不好自己
说的很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当然这种“文明小喇叭”并不关乎一个地方的人民素质,而是和当地人怎样看待生活有关。
曾经有个笑话对比了上海和广东的核酸排队队伍。
一个看不出谁穷、一个看不出谁富。上海人验个核酸也会精致出门,而广东基本是短裤配拖鞋。这当然和广东人但求本心、无关外物的生活态度有关。
所以社区的核酸广播要催喜欢喝早茶的阿公阿婆赶紧下来,做完核酸才能“一盅三件”。
至于广东特色的包租公、包租婆,别只顾着收租,要提醒租客做好核酸排查。
同样心态好的还有天津人民,作为相声的故乡,只要有一个相声演员不努力,就会被一个天津人替代。
如果说广东人享受生活,那天津的核酸广播就透着一股拿生活开玩笑的浑不吝味儿。
核酸点大白随随便便就给您来个关于“核酸报告”的顺口溜;
,时长00:24
至于拿起大喇叭在楼道喊的天津社区人员,他们编的段子已经全国范围内传开了:
手机电脑关一关 赶紧下来做核酸
叫到哪栋哪栋动 不让你动你别动
动了下楼白挨冻
得,赶紧下楼吧您咧!
再说河南,一个产粮大省的核酸广播口号也是最暖心暖胃的。
我吃饱 我睡觉
身体ber棒 呱呱叫
莫愁前路无知己 知己都在做核酸
每天核酸不要钱 做了核酸才安全
间隔2米好好站 早点做完早点散 做完核酸好干饭
天天吃天天睡 在家没有高消费
不出门不添乱 在家待着hin划算
我在家 我骄傲 我为祖国省口罩
别人只在乎你不做核酸会不会有传染,只有俺们淳朴的河南老乡关心你肚子有没有填饱。听完这么暖的核酸广播谁还不忍住眼泪怒吞两大碗饭!
银川的核酸广播则是我看过最有文采的,将杜甫的《登高》核酸检测完美结合,突出了核酸检测的必要性,表达了社会工作者的焦急情绪,老师看了都忍不住红笔打上100分!
万里悲秋常作客 快下楼做核酸检测
百年多病独登台 赶紧下来把咽拭子采一采
不做核酸检测 明天就ICU做客
今天咱们把核酸检测一做 明天就立刻喝星巴克
作为上半年的全国焦点,上海人民的核酸广播已经演化出无数个版本。甚至你都不需要去上海,只听核酸广播也能判断疫情到哪一步了。
疫情初期封楼板:
天亮了起床了 核酸检测开始了
做梦的打呼的 睡觉没穿衣服的
要猫的遛狗的 口罩一次没换的
买菜的拖地的 穿着睡衣做饭的
要想身体好 核酸检测少不了
疫情严重诅咒版:
如果还不来做核酸
打王者的连跪
吃鸡的落地成盒
打麻将的永远三缺一
斗地主的3456没有7
通过广泛收听这类疫情广播口号,我甚至对各地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比如有村长在大喇叭里喊“这次核酸检测发现咱村年轻人口流失严重”,可见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不均有多严重,年轻劳动力全向城市靠拢,多少农村都成空心村了;
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甚至“四种语言”同时播报都属日常。我特别留意了下这种人口高度流动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等传统大都市,还有四川这种传统内陆地区的后起之秀。
,时长00:21
而像深圳这种沿海大都市甚至最高支持9国语言!
普通话、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只有你听不懂,没有它不会说!
,时长00:33
为了拉人下去做核酸,各地可谓拼尽全力,也闹出不少笑话。
最经典的是“豆油”笑话。
有人捅完嗓子不肯走,问广播里说的“豆油”哪里领?
检测人员一脸懵,哪里是领豆油,大喇叭喊的是“做完核酸不要逗留”!
强烈建议咱们喜剧工作人根据核酸广播编个语言类节目,今年春晚直接上映!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到核酸检测的大喇叭声,各地开动脑筋、频出奇招。
拿起大喇叭到处喊的必须得是人吗?狗也行!
大喇叭只能找个人不停在楼下喊码?
不!节省人力物力,只需让扩音喇叭自己做电梯上楼,再把各个楼层按亮,电梯门一开,核酸检测喇叭声便能响彻整个楼道,看这下谁还敢找借口说自己没听到?
小区里核酸广播喇叭狂轰乱炸,不仅改变了人的生活,还有狗的。
这只狗以为自己就叫“做核酸”,喊啥都不行,喊“做核酸”一准回应。
,时长00:12
更多狗会在人群中安静的排队,并且排到它们时还会把两脚搭在核酸检测的桌子上。
它们以为张嘴吃到的会是肉,没想到是捅进来的棉棒。
看完这么多“搞笑”的核酸广播,我在评论区找到一种共性:
大家都在问“我们啥时候能回到正常生活”?
疫情3年了,或许我们最该改变的对“正常生活”的定义。
当核酸大喇叭成为日常,我们也得慢慢接受这是生活的一环。
想着“回到正常”,面对当下的“非正常”容易发疯。
要在笼罩所有人的“非正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常”。
核酸大喇叭咱关不了,但至少这喇叭音量太大,可以举报调小。
打开手机搜索“12369环保举报”,用行动塑造自己的“正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