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剧透提醒:
刚看完国庆主旋律三部曲之一的《万里归途》。
我猜很多人看过海报后都有一个疑问:封面上的小鲜肉毁了这部片吗?
那我可以放心告诉大家,王俊凯的存在虽然有点尬,但戏眼都在张译身上,冲着张译的表演去看,值回票价。
王俊凯等小鲜肉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被这种主旋律大片给“吓到”了。
一听“大片”,就卯着劲要展现满腔演技;
一听“主旋律”,更要瞪大眼睛、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感情不够充沛被喷“不爱国”。
可咱们是个含蓄的民族,凡事都讲究一个“度”。所以每次王俊凯在银幕上升价值我都发自内心感叹:够了够了,再说就尴尬了。
相反已经算主旋律“老油条”的张译仍然能给我惊喜。
这次他不演军人,而是一个外交官。
在一部国庆上映的主旋律片子里,他从头到尾都是打工人的疲惫。
本来他不想参加撤侨活动的,家里老婆快生了还等着他回去陪产呢。可准备执行任务的老友死了,而老友的妻子孩子仍生死未卜。
没办法,只能顶着对老婆的愧疚再冒一次险。
终于赶到边境,没想到老友的妻子和大部队失联了,想找人只能继续深入到交战区。
得,还得继续上路啊。
最后好歹是把老友妻子找到了,没想到又被当地恐怖分子抓住了。
对方说想放人可以,但要玩一个游戏,俄罗斯转盘。
两人轮流顶着太阳穴开枪,幸运的是空弹,不幸的一枪爆头。
这是枪战片的老套路了,没新意。而且我们都知道主角不可能死,不刺激。
所以压力都给到了张译这边,他如何在一个老套路里演出新意?
而我只能说,如果你看这段也一定会为张译揪着心。
因为他演的是怕死。
作为一个普通人,谁想来这鬼地方啊,老婆孩子还在家等着呢。
但他干的是外交官,虽然手无寸铁,好歹也是个官。在一群平民面前,恐怖分子当然先拿你开刀。
他拿的是中国的外交护照。身为个人、身为官员,他都可以临阵脱逃。但他现在代表的是中国政府,他要是尿裤子了,那说出去就是中国人都是怂蛋。
他就这么被逼上了绝路。
可他还是怕死啊,他看着枪,再委屈的看看中国同胞,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家都只是看着。此刻他太憋屈了,“我是为了救你们才来这鬼地方,可你们眼睁睁看着我去送死”。
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去拿枪,可他怕的呕吐。原来人在极度悲伤或极度害怕的环境下,身体会不自觉反胃。
很难想象张译会把一个国家英雄演出这么一副窝囊样儿。
可我觉得这个处理太好了,这是危险面前,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挣扎。
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都是趋利避害的,别人的命关我们啥事?我们要做的是护好自己的命;
而“中国外交官”是他的社会身份,这个身份要求他得护着更多人的命,虽然代价可能是得牺牲掉自己的。
我想真正的英雄,并不单单只有“英勇就义”这一面。他们在做出选择前,一定害怕极了,也可能后悔为啥把自己置于这么被动的局面、甚至想过干脆一走了之。
只是他们最后选择超越个体得失,去做一件为大家有益的事情。
这才是真正的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作为一篇影评写到这儿就够了。可看完《万里归途》我太喜欢张译了,我太好奇为啥他演了这么多英雄,还能保留一点“人味”?
其实还是“怂”。
就拿他和吴京共同出演的《金刚川》来说,电影里2人牺牲的片段都是高光戏。
吴京是100%热血,而张译是有成长弧线的。
最开始,他是吴京手下的怂娃子兵,连给个炮弹都扣扣搜搜的,被气急了的吴京踹了屁股蛋。
当他发现吴京被炮弹打了,电影给了个长镜头,导演并没有规定他该咋演。
一般人肯定就是急吼吼冲上去,接着放声大哭。张译不是,他先吹了哨子,这是他俩的秘密口号。
但哨子已经哑了,吹不出声。
亲眼看见被打成肉泥的尸骨,他是震惊的。我一直等着他能放声吼出来,把这股憋屈劲儿撒出来。
但他最后的表情竟然是委屈,还带着一丝害怕。后世都称他们是英雄,可英雄的名号之前他们也是人。排长一直是他的信仰,可排长被炸成肉泥了,他的信仰崩溃了…
埋人时,他又吹响了那枚哑哨。原来人在极度悲伤时,眼泪藏得住,但鼻涕忍不住。他这是实在绷不住了,“黄土之下的那个人现在一定又会骂我是个怂蛋吧”。
张译就这么憋啊,到最后和美军飞机的决战他才喊出来。又是当初同样的困境,飞机太高,不一定能击中,击不中就是浪费炮弹。
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没错,他之前确实是个怂蛋。但他那是想活下来,撑到和排长平安回家的那一天。如今眼前的这个信仰完了,而身后是这片苦难大地上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民,他得让他们有个家,这是更大的信仰。
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呢,不过是一个个被逼成英雄的普通人。
张译最怂的一个角色,是《士兵突击》里的班长“史今”。
他是笑着接受退伍指令的,唯一的心愿只是能去天安门广场看看。
去天安门城楼逛一圈,刚上车时他也是一脸的不好意思。大男人了,还要领导专门开小车陪着来逛天安门。
领导怕他憋的难受,往嘴里塞了颗大白兔奶糖。再多的苦都吃了,可偶尔吃到一点甜却绷不住了。
这怂人,连哭都不敢放声哭出来。
这段没人看了不流泪。哪怕你根本不知道剧情、也不知道他演了谁。但你绝对能共情他的心痛。
“史今”这个人或许没做出啥成就,但大人物在他面前也矮了半头。因为他是真正的不畏权势,只要他选了你,他就把你当个人看。
所以当许三多哭着趴在他行李上不让走,他一个“弃子”反而要安慰被部里重点培养的人物,“要以大局为重”时我的眼睛也湿了。
表面上看张译演了那么多主旋律,原来他从未演过一个英雄。
他一直都是普通人,他的“怂”是一个普通人在困境面前的真实反应。
可惜更多人只演出了“勇”的一面,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演英雄。
可英雄从来诞生于灾难,而灾难怎能去歌颂?
“怂”人张译,我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