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有话直说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非要把不体面的事强行说成体面,才真的不体面。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大家好,我是马拉松。

昨天,二舅又登上了热搜第一。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源头是《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以下简称为《二舅》)的原作者“衣戈猜想”时隔近两个月发布了一个回应诸多争议的解释视频。

截止到目前,昨天发布的这个视频光在B站上就已经获得280多万的播放量,4万多条评论,10万次转发。

9月10日的视频夹在关于二舅的三个视频中间,80万的播放量略显突兀。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视频一经发出,在B站上好评如潮,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夸赞。

目光转向微博和知乎,特别是知乎上,对于回应视频的批评却也如潮水般涌来。

而正是这样的争议,再一次把“二舅”推上了热搜第一。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知乎上关于“回应视频”热门第一的回答

先为大家梳理一下时间线:

7月25日,衣戈猜想发布了关于二舅的第一个视频,几乎在互联网的所有平台刷屏。

7月26日,他紧接着发布了与新华社合作的视频,仅在B站上就收获了近千万的点击量。

7月27日上午,他发表了这样一条微博,表明二舅已经被他转移,呼吁大家不要在现实中打扰二舅。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7月27日下午,界面新闻发表采访文章《“二舅”火了,视频作者回应: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期待热度尽快下去》,向大众披露出视频背后更多的创作细节:

没有团队,文案是自己写的,视频是自己拍的。

故事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没有文学性夸张的部分,并且还删改了二舅更传奇的素材。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资料来源:界面新闻

删改传奇性素材的原因他也作了进一步解释:

因为不想搞得一惊一乍,因为制作视频时他的出发点就是完全想规避流量焦虑。

以前的视频又上千万播放量,而对这个视频的预期时10~15万。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资料来源:界面新闻

7月28日,红星新闻采访了二舅镇上的干部后报道:

视频和真实情况有出入,残疾证1990年就已经办下来了,和视频描述内容不符。

此时,《二舅》的真实性遭到强烈质疑,而作者始终没有公开回应,只是声明不愿被打扰。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7月30日,钛媒体发表了采访文章《对话“二舅”作者衣戈:创作背后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精神内耗》。

在这一场采访中,衣戈在巨大的争议中再一次明确表明:

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一丁点都没想让二舅火。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资料来源:钛媒体

7月30日之后,衣戈短期内没有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8月31号,天目新闻记者联系上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其告诉记者,他已经准备好一个长达40分钟回应质疑的视频,将于近期发布:

“这个澄清视频快剪辑完成了,里面基本上包含了网络上的质疑,我也对这些质疑做出自己的回应,如果大家对视频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去看澄清视频。”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资料来源:天目新闻

9月21号,昨日,这个时长40分钟的视频终于发布,详细回应了大家关于二舅的诸多事实争议。

回应的视频我看完了,而且看了很多遍。

心情从一开始的感动,到五味杂陈。

争议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无非围绕着作者那一句“故事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随后无数考证铺天盖地袭来。

看完洋洋洒洒40分钟的回应,作者回应了很多质疑,却规避了“是否完全真实”、“不为流量”这两个最重要的根本问题。

无数人第一次看完《二舅》泪流满面,也被非虚构式的拍摄手法和叙述手段误导为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之后,作者又在接受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时反复强调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进一步加强了大众对故事完全真实的认知。

但这一次的回应,作者再一次运用了自己炉火纯青的文案写作能力,绕过了对“真实”的回应,成功带领大众转向了对媒体们吃相难看的控诉、对二舅以及周围人的同情。

一声叹息。

《二舅》是一部好作品,自己第一次观看时鼻头一酸的感动历历在目。

但《二舅》不等于作者。

《二舅》这个作品是否优秀感人、作品本身是否真实、和作者的言行举止是否体面,是三码事。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本以为作者的回应会是一条理清晰的微博,没想到是一个长达40分钟的视频。

他在视频中回应了九大质疑,一些质疑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但对许多重要质疑没有提供任何事实性的证据。

其实细节并非第一要义,因为总有吃瓜群众对细节不满意,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先看到的东西。

比起作者自我辩护的细节,我更在乎的是他辩护的姿态与方式。

其实,如果真的想要证明,或者真的想要二舅的热度降下来彻底清净,做法如上所述:

简明扼要地文字+图片形式,在更加公开,更面向大众的微博平台对争议最大的几条质疑进行回应。

视频这种形式天生地具有可煽动性以及信息的难以追溯性。

煽动性体现在我第一遍看回应视频时再次与二舅强烈共情,特别是当他说出“思考以后再表达,而不是思考之前先站队”这样的语句之后。

发现没,当谎言裹上真相的外衣,就更加难以辨别。

信息地难以追溯性体现在我不得不反复观看《二舅》与回应视频以及详细记录多个时间点才得以整合其中的信息。

而绝大多数观众是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我也是在清醒过后,将作品和人完全分开,才得以窥探到那些更隐秘的角落。

以这样的姿态和方式做解释,不像是在做解释,而像是在做另一个视频爆款。

真想解释,何必如此大费周张,又何必提高所有人的认知成本。

当有人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你就应该开始保护你的钱包。

这是华尔街留给我们的教训。

至于他多次强调的“没有挣七位数的快钱“,我只能说,他是一个聪明人。

以及,除了钱之外,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低,还需要名声。

正如他自己坦言的那样,《二舅》已经让他的广告报价翻倍,粉丝数也从90万暴涨到250万。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屁股决定脑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衣戈猜想的身份是B站up主,自媒体人。

他不是新闻记者,也不是公共媒体。

对于内容创作,他没有保障真实性的义务,对事实进行艺术性加工也不是什么难言之隐,反而流量、吸粉才是他能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资料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7月28日

很多人说,收获故事的感动不就足够了吗,那都是真真切切的精神力量。

确实,足够了,如果作者不拍着胸脯说“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以及“不为流量”。

作者既然敢声称没有半点虚构,那么就一定会有观众去跟他较真,甚至有记者蜂拥而至去调查。

这不完全关乎于流量,而是人类内心最冲动的本能:

好奇心。

二舅现在不出现,但他总有一天需要回家,总有一天较真的人还会去找他。

不知道是否有人还记得《一个出身寒门状元之死》那篇火爆全网文章。

面对质疑声音,咪蒙团队也口口声声说是句句真实,最后遭到封禁。

讲心里话,我不想二舅的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太不体面。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艺术真实不等于真实。

完全真实就连跟拍几十年的纪录片都做不到,何况《二舅》。

这一点,我想创作出数个千万级别爆款内容的衣戈猜想不会不知道。

而这40分钟里,他依旧用精美的文案引导着大家去探究所谓的真实。

一旦你被带入这种真实,你就进入了文字游戏的迷宫。

同情也就在无形之中从二舅身上转移到作者身上。

视频中白纸黑字的证据很少,几乎所有对真实的考证都围绕着二舅以及周围人的口述展开。

比如《二舅》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北京某军区的领导蹲在澡堂子里给二舅搓背,无数人质疑这一段的真实性。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而作者在新视频32分33秒处对此的回应只有一声叹气以及简单的一句:

“这都什么实锤?”

如此一笔带过。

对“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宣誓来说,这算是什么回应?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比如关于二舅到底是如何残疾的争议。

《二舅》中说是村医打针导致的,而卫生院的说法是小儿麻痹导致的。

新视频1分40秒处中给出的解释是:“村医认为是,但村医当年所在的卫生院院长认为不是。”

17分08秒处,他又透露到:“当初给二舅打针的村医已经过世。”

那作者是如何得出就是打针导致的残疾呢?

他给出的解释是:“整个乡镇上所有认识二舅的人都认为他是打针导致的。”

这个医学结论由当年知识水平尚处低下的村民们的口口相传,因此被作者认为是板上钉钉的真实。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再比如二舅到底何时领取到残疾证的争议。

《二舅》中关于残疾证的表述仅有一段简短描述,存在明显的误导行为(原视频1分44秒处):

“后来不知道什么手续上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杖辗转去了北京。”

《二舅》发布后,很多观众认为二舅出于某种不公仍然没有领取到残疾证,因此质疑当地相关部门不作为。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这才有人到当地去查询残疾证办理的具体情况,才有了后续7月28日红星新闻对二舅镇上干部的采访报道。

而作者在新视频中对此回应中并没有提及,他的做法是将《二舅》的时间线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拆解梳理(30分24秒处),然后引用了鲁迅的《论人言可畏》。

而对于《二舅》中残疾证的表述是否进行了艺术加工,以及二舅到底何年领取到的残疾证明,并未向大众提供证据。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看完这个长视频,很遗憾,我有一种“所有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的感觉。

可他明明还有很多事情并没有解释清楚,却始终在以一种已经完美解释后的受害者身份去控诉世界。

受害者口吻的控诉背后,对一系列争议的回应却始终缺乏事实性证据:

没看见贴出二舅的残疾证以证明领取时间。

没看见相关书面医学诊断以证明二舅残疾的真正原因。

也没看见当初所说的“不为流量”所以没展示出来的更多传奇性素材。

我甚至觉得,这被“雪藏”的传奇性素材远比所谓证据重要。

它可以直接地、简短有力地证明作者创作的姿态与初衷,不为流量,只为记录。

可惜的是,在这个长达40分钟的视频中我只听见他用精致的文案和诙谐幽默的不断重复:

二舅和周围人很惨、媒体很坏、人言可畏啊。

而对于“每一次字都是真实的”、“不为流量”的表述,当然不再提及。

你以为别人已经剖开肚子给你看到底吃了几碗粉,却没料到剖开的是一个假肚子。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视频的最后,作者强调二舅的故事现在已经不美好了,但他至少还想让它体面。

可扒光了背后的一切,我才发现:

非要把不体面的事强行说成体面,那才真的不体面。

衣戈猜想的个人简介是简单有力的“敬畏”二字。只是他的心中,真的有敬畏吗?

二舅争议又上热搜,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对于“二舅”的故事本身到底真实与否,其实我并不在意,因为同样作为内容创作者,我深知艺术真实不等于事实真实。

我更在意的是作者的姿态,是否滥用了作者的权利。

罗兰·巴特曾在论文《作者之死》中提出这样一个知名观点:

作品创作出来之后作者就已经死亡了,随之而来的是读者的诞生。

读者对于作品如何阐释也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正如那句话所说: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衣戈猜想的回应,在我看来是作品原作者在面对读者时对作者权利的滥用。

在本身逻辑链条不完备的情况下,不允许猜测,不允许质疑,甚至给质疑者发私信要卸下他的左腿(新视频10分30秒处)。

这显然超出了作者对作品合理限度内的阐释,转而变成了一种强权。

我想,对内容真正的敬畏是任凭子弹到处飞。

因此,我们或许有幸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如B站当年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鬼畜那样。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谁在“杀”死许美静?

有话直说

有话直说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260
阅读量
577w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