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傍晚六点下班,脱掉打工的衣裳,如果心情特别不好,我会蒙头买张票,暂时躲进一家Livehouse消磨时光。
可现在不行了,听说告五人一张票卖到380,让我闻风丧胆。
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想看看现在的Livehouse发展成这么样,是什么消费水平。
不再是常客的我打开手机,搜索关键词“Livehouse”,数了一下:
光南京就有26家。
当时差点高潮。
幸福来得太突然,成为某种惊吓。
接着我便吃惊于自己居然分不清楚哪家才是真的Livehouse。
因为它们数量众多,且都叫Livehouse,却边抖奶、打碟,边卖给我699的酒水套餐。
我们似曾相识,但这699的套餐喝上去味道却怪怪的。
点进各大平台搜索的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出了趟远门,连老家都被偷了。
现在只要有个house,再来个驻唱,通通都叫Livehouse。
要是没有一双老乐迷的火眼金睛,怕是要被骗得团团转。
在大众点评搜索关键字,首页显示的结果没有一家真正的Livehouse:
在美团搜索:
前三家只有行业标杆1701 Livehouse(原欧拉艺术空间)排名第二,且评论只有16条,第一家则有1535条。
而且,明明1701离我更近,只有1.3km,却被推荐了6公里之外的那家冒牌货。
在抖音搜索:
结果没有一家真正的Livehouse出现。
心酸的是,页面底部明明给出了Livehouse的释义,却根本搜不到与之匹配的商家。
在小红书搜索:
这家霸占屏幕的“拾叁唐”,居然把“广州首家Livehouse”的标签贴了满身。
查了一下,这家“拾叁唐”2020年11月底开业,现在已经在广州开了3家连锁,并且在大众点评的“酒吧热门榜”分列第一、第二、第五位。
原来广州是文化沙漠,一年半以前才有首家Livehouse,值得同情。
它还在佛山开了分店,估计也是佛山首家Livehouse。
看着这广州“首家Livehouse”的宣传图片,我很欣慰它贴心地给乐迷们做了消费升级:
整齐划一的桌椅,暧昧的灯光,可以发朋友圈的鸡尾酒,以及30块就能享受整晚演唱会的亲民价格。
我寻思着,早年间这种模式不是叫胡桃里吗,怎么也叫Livehouse了?
往下划了划,原来胡桃里也摇身一变,镶上了Livehouse的金边。
不知道下次再去胡桃里,会不会有一支摇滚乐队正在舞台上演出,后面的电子屏幕上挂着大大的二维码,我只要扫码就能中断表演,让他们原地给我唱一首:
《祝你生日快乐》。
手机搜索结果只是钓鱼的第一步,现在“Livehouse”的玩法之花哨,让人大开眼界。
我这种人走进去,活脱脱的癞蛤蟆玩青蛙,长得丑玩得花。
夜店和Livehouse傻傻分不清楚。
看看金华市这家夜店的文案多么专业,多么情真意切:
摇滚不死。
是LIVE不是LOVE。
是中国摇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不知道从哪个音乐节大屏幕上抄来的,不得不说抄得很像。
让我热泪盈眶的是,这夜店居然还有舞台,有电吉他的容身之地。
摇滚乐还有一排长腿美女来助阵,简直是摇滚乐的黄金时代。
这场夜店的摇滚LIVE活动还是在清明举办的,为了冲业绩咱们得给祖宗们也敲上锣打上鼓热闹热闹,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摇滚乐的热情。
最超乎我想象的是,现在牛郎店也叫Livehouse。
他们把看演出的门槛拉得太高,香槟宝贝抱抱摇,快乐是他们的,我一样都没有。
这哪是Livehouse,明明是Lovehouse。
想到一个更古早的叫法,炮房。
西安某Livehouse(不是马赛克乐队)
听了这么多年摇滚,我没有轻易打退堂鼓,开始认真研究起这些Livehouse的消费。
心情如同第一次走进现场,不知道摇滚指怎么比划,偷偷百度pogo的中文意思,不懂“安可”就跟着一起瞎喊。
一进门,我就发现这些Livehouse的水很深。
很多店家火爆到需要预定,入场卖门票,甚至还有黄牛倒票。
还有设置了拼桌、散台和卡座,甚至还有大小包厢。
南京某Livehouse
看了一眼酒单,吓得我魂飞魄散。
套餐起步价1488,3988上巴黎之花大香槟和XO人头马。
Livehouse里也有刺客!
我故作镇定地放下酒单,将视线转向眼花缭乱的精酿啤酒柜,里面装满了世界各地的文字,却独独没有我认识的人民币价格。
但我知道,散客也是有最低消费的。
晚上的低消100~200一位,白天搬得砖变得格外烫。
酒单价格让我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因为这些“Livehouse”的用人成本都不低。
看看这“武汉最大Livehouse”的招聘要求:
200个女生去店里打卡,一个月去四次。
要报名得私信发照片资料。
说好听一点叫歌舞表演,说难听一点叫选妃现场。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300个人,一人3500块的补贴,当然是由客官们买单。
异曲同工之妙,除了招募靓女们当“水军”,驻唱也是清一色的帅哥美女。
随便翻了一下几家Livehouse的评论区,暧昧的灯光下眉飞色舞,这样的视频稀松平常:
南京某Livehouse评论区视频
音乐好不好当然是其次,重点是长得好不好,前凸不凸,后翘不翘,能不能勾出大哥的雄竞心理,让大哥消费。
抖一抖,轻轻擦个边,配上意乱情迷的声线,大哥高兴,再消费一发皇家礼炮。
在二维码收款到账之后甜蜜地跟上一句:
大哥666。
看中间这位大哥应援灯摇的,哈喇子都快掉下来了。
广州某Livehouse评论区视频
只要酒过三巡嗨了起来,Livehouse这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还重要么?
从迪厅到夜店,到Club,到跳舞俱乐部,再到Livehouse,咱们的酒吧名称演化史根本不是用来分类的,而是商家用来割韭菜的。
南京某Livehouse评论区视频
在酒吧做营销的朋友对我说:
“不是这Livehouse水深,是你长得太矮。”
他说得对。
不知不觉,时间过了12点,Livehouse“让场子瞬间热起来”的使命已经光荣结束。
我坐在眩目的镭射灯下,看着弄潮儿们扭动腰肢,吃着99块的果盘,西瓜汁染红了白色T恤,心在滴血。
广州某Livehouse
当“Livehouse”这个标签成为酒吧市场的新财富密码之后,劣币开始驱逐良币。
看看这家河北保定的“制遇LIVE HOUSE”发的宣传文案:
乐迷们注意,不是请个乐队就叫livehouse,想要了解真正的livehouse文化,想要看演唱会,请来制遇现场。
网红达人打卡地,等着你们来打卡。
好家伙,现在请乐队来演出已经不叫Livehouse文化了,请网红达人来打卡才叫“真的”Livehouse文化。
坏了,混了这么久,咱成替身了!
有乐迷大声疾呼:别来沾边!
但制遇LIVEHOUSE的回应是:沾边算什么?桌上的通通打包带走!
这操作,真tm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改名字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手法怎么就这么好用。
人都说没钱听摇滚,才往Livehouse里钻,怎么现在有钱人也来趟这浑水。
难道说只有有钱人才玩sm,像我这种韭菜早就被镰刀玩够了,再玩屁股顶不住。
就连善良的何教授都发出忠告:
真干Livehouse的都快吃不起饭了,你们蹭这热度干啥啊,不吉利啊。
本来是河水不犯井水,他们吃肉,我们喝汤,现在井也不让待了,直接被赶去下水道。
还是18线的下水道。
从没想过,有一天,我热爱的文化会成为过街老鼠。
可是仔细想想,当手机点进去都是假的Livehouse,街上走进去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店铺,那大众对Livehouse的印象怎么可能不是牛鬼蛇神。
朋友说,男人有了车,会在回家前安安静静点一根烟,坐在车里抽完再上楼。
我没有车,所以只能扫一辆共享单车,骑去Livehouse喝瓶啤酒。
但如今我跨上共享单车,拔腿四顾心茫然。
坐在发烫的单车后座上,在某个下班后的红绿灯口,我反思了很久,得出最终结论:
这一切不是消费者的问题,也不是那些商家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
是我太穷了,买不起汽车。
也只能在夕阳下酸溜溜地叹口气: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真的Livehouse与现实不断厮杀,假的Livehouse却靠着偷来的名声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当某一天,真的Livehouse死光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