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音乐圈传来噩耗:
著名作词人乔羽病逝,享年95岁。
继庄奴、黄霑后,如今“词坛三杰”都已离我们远去。
大师已逝,余音绕梁。
一个经典的时代,渐行渐远。
乔羽写的词,产量不算惊人,但是首首都是经典。
我敢肯定每一位80后90后的童年里,都有他的旋律。
最为经典的是,每年春晚耳边响起的《难忘今宵》。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 人未老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共祝愿 祖国好

《难忘今宵》,当年这首乔老花了两个小时写下的歌曲,一唱就是38年,从1984年第一届春晚至今。
如今乔老已逝,我打开音乐播放器再听一曲《难忘今宵》,只叹:
“故人不在,青山永在,人亦未老!”
红歌创作,这是大多数人对乔羽的第一印象。
早些年他写下了很多经典红歌,比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祖国颂》《牡丹之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每一首都传唱至今,每一首都曾出现在我们小学的音乐课本上。
很多年前的夏天,窗外烈日焦灼,教室窗边的香樟树被风吹动,送来一阵阵热风。
小小少年们,胸前系着红领巾,跟着讲桌前的音乐老师一句一句唱着: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小时候不懂红歌,但是一个个天真的少年,依然热情跟唱着。
心中热血澎湃,无比自豪。
这段经历,我想小时候的我们都曾拥有。
其实小学音乐课上,我们不止学过乔老的红歌,他的儿歌也一直陪着我们直到长大。
《让我们荡起双桨》《大风车》《少年英雄小哪吒》,这些都是乔羽爷爷写给孩子们的歌。
原来我们都是唱着他的歌长大的…
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可谓是我童年的最爱。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该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创作灵感,源于乔羽在北京北海公园泛舟时。
当时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
乔羽也随同孩子们一起,在北海划船。
当船儿划到北海中央,眼前白塔倒映着美丽的倒影,岸边绿树葱葱,远处北京城墙隐隐约约映入眼帘,这才有了歌曲开篇两句: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首歌,我们小学的时候曾无数次大合唱。
印象最深是在小学二年级的六一儿童节,老师组织我们全年级的学生练习这首歌。
那时的我们没见过北海,也没见过北京城的红墙绿树,但是孩子们的欢乐是相通的。
当年唱着“小船儿轻轻”的我们,那份无忧无虑是真的。
乔老当年还为少儿节目《大风车》写过开场曲。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
天好看 地好看
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大风车》几乎是所有90后的童年记忆。
每天傍晚时分,端好小板凳准时坐在电视机前面,等待着熟悉的开场曲响起。
写下《大风车》开场曲那一年,乔羽已经61岁了。
可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乔老依旧坚持为孩子们写歌。
二十多年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哪吒传奇》的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也是出自于乔羽之手。
是他就是他是他就是他
少年英雄小哪吒
上天他比天要高
下海他比海更大

这首90后的童年记忆,竟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爷写下的,当时很多人,都很诧异。
乔老打趣道:
“没人会相信这首歌是个老头子写的。”
前几年,乔老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自己一直很年轻:
“60岁写出了年轻人最喜欢的《思念》,61岁时写出了儿童们喜欢的《大风车》,63岁时写出了《夕阳红》,多一些童心,世界就会不一样。”
也正是因为这份童心,乔羽爷爷给我们90后80后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旋律。
这都是我们宝贵的记忆啊。
今天听闻乔老的噩耗,我又翻出这些歌来,一遍又一遍地听。
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只可惜,写歌的人已经不在了。
2018年,乔老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我想自己的墓志铭就写:
“这里埋葬的是一个写过几首歌词的人,一辈子没干什么事,就写了几首歌,如此而已。”
此刻,重温经典,送别乔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