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音综萧条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从《时光音乐会》、《一路唱响》、《中国潮音》那波同期综艺结束后,只留下《闪光的乐队》独自发光。
一档在播综艺,不仅让音乐圈风平浪静,同时也增加了音乐媒体人选题难度。
面对困局,总能激发挖掘宝藏的可能。
既然内地没有音综,那就把眼光放到港台。
大量搜索后发现,台湾的《声林之王3》倒是口碑爆棚。
这是一档已播3年的选秀综艺。
强大的导师阵容吸引不少人。
庾澄庆、徐佳莹、艾怡良、林宥嘉、杨丞琳、詹雯婷、魏如萱、韦礼安等一批台湾主流音乐人都曾加入。
尽管导师都是重量级,但我的目光还是要聚焦在选手身上。
从播出的11期来看,有不少让人惊艳的现场。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几位优质选手,说不定有你喜欢的。
首当其冲的必须是徐伟翔。
如果看过《中国好声音》,或许有人对他有印象。
他在节目中演唱的《唯一》和《余波荡漾》均获得四位导师的好评。
最后凭借收放自如的演唱,进入谢霆锋战队四强。
作为《声林之王3》最新期的踢馆选手,再次惊艳四座。
他演唱的作品是徐佳莹《言不由衷》。
作品收录在专辑《心里学》中,徐佳莹正是凭借这张专辑成功封后。
《言不由衷》的词曲均为艾怡良,直接灵魂的旋律一直是她的拿手好戏,再加上徐佳莹气弱声的唱法,让这首作品在当年金曲奖上毫无对手。
徐伟翔也同样使用气声唱法,听得我浑身酥麻。
芭乐对气息要求都是极高的,很多乐句都是百转千回、极具凋零感。
女歌手由于天生的声腔机能,翻唱这类作品更容易。
比如袁娅维Cover的《Forever Young》、单依纯Cover的《人啊》、徐佳莹《言不由衷》和艾怡良《贪》。
她们在作品中使用大量气声、弱声,凋零的脆弱感让人心碎。
男声翻唱这类作品,就会缺少气声运用,最终呈现当然也是极好的,但缺乏女声的细腻与凋零感。
比如徐子未Cover的《慢冷》。
然而,徐伟翔让我听到了男声在翻唱芭乐时,对于气声与弱声的精准拿捏。
“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当唯美的祝福都不能阖上爱的善变”
开口那一刻,他就进入佳境。
他使用大量气声唱法,特别是在低音区尤为明显。
虽然能感觉到他低音并不稳定,但叹着气的演唱方式掩盖了这一不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唱出旋律,而是说出了旋律。
这种口语化的旋律表达是高级的。
副歌长乐句的处理,他真假音转换也十分流畅,特别是下面这句:
“愿你真的爱
一个人 某个人 那个人
是不慌不忙 是心之所向”
大家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仔细聆听。
他咬字和断句的处理,都是直击人心的。
唱到最后,他自己也崩溃大哭。
他的演唱很柔软,没有任何棱角,是一位拥有极强共鸣的选手。
相比徐伟翔,另一位选手柏霖的演唱更加锋利,极强的爆发力是他的演唱特色。
在众多选手中,我也最喜欢他的音色。
他翻唱了英国歌手James Bay的《Scars》。
这是一首治疗爱情创伤的佳作。
原曲本具摇滚属性,但这一版本用两把民谣吉他代替,让作品更加柔和且有叙事感。
柏霖的音色沙哑,有颗粒感,这种声音爆发会很有魅力。
虽然沙哑音色早已不是什么优势,但他的英文语感在华语乐坛并不多见。
徐佳莹甚至对他的英文演唱赞不绝口。
“我听过很多华语男歌手唱现场,我觉得好像还没有唱英文歌唱成像你这样子的。”
他的演唱是多元化的,空间感很强。
即便面对低音,也能保证不脱离张力的演唱。
副歌的情绪推进段,他的演唱更是一气呵成。
好几处的甩音更像是情到深处的表达,并没有让人觉得做作。
我很喜欢他爆发部分的表现力,对舞台和民谣摇滚曲风都能自如掌控。
说到共情,李欣庭演唱的《我们》也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令人可惜是,她早早就被淘汰了。
别看这首歌舒缓且没有爆发力,但它演唱难度确实极高的。
应对这类作品,必须具有精准的情感表达,以及弱声渐强的能力。
李欣庭是女中音,低音很厚实,而且与地面支撑感很强。
到了副歌部分,她直接用气声翻高了八度。
“还能做什么呢
我连伤感都是奢侈的
我一想念 你就那么近
但终究你都不能
陪我到 回不去的远方”
“呢”的处理直接把我听醉了。
从低音转向高音,单听感就已经造成很大冲击,再加上她运用气声延长,把情感缓慢往前推,听众会很容易出现酥麻感。
这时候小提琴声部正好与她的声线形成对比,器乐如歌如泣的音色增强了悲伤情绪。
不过我听到副歌真声部分时,发现她共鸣腔并不顺畅,高音旋律的发展在气息上受到阻碍,如果这个部分能控制住,那会是一场完美表演。
以上三位选手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当然,节目中还有像Haezee《输情歌》、郭家玮《推开世界的门》、九九《500天》等抒情作品,都是该选秀能拿出手的演唱。
说实话,当下的华语乐坛举办歌唱类选秀是困难的。
寻找优质素人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不是说过往选秀已经把人才掘地三尺,而是现在大众对选手的要求更高。
如果放在10年前,凭借唱功足以。
现在不行。
除了唱功,还需要有特色,这种特色已不单局限于音色,还有咬字、唱法及观众缘,它是多方面的高要求。
如果找不到与大众口味相对的选手,会极大影响节目收视率。
纵观国内这几年的选秀,还有多少人能被大众熟知呢?
别说选秀冠军,甚至很多人连选秀名称都没听过。
这或许也正是国内音综萧条的原因。
制作人也在思考全新的音综模式,如何重拾大众注意力将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