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孙卓吧!

音乐猛料 放过孙卓吧!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很多选择题,孙卓的这道,尤其难解。

最近微博热搜被一件事情刷屏了。

12月7日,湖北监利,《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在与失散14年的儿子团聚了。

放过孙卓吧!

本来这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情,却在舆论的推动下,逐渐演变成一场关乎人性道德的讨论。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14年前,年仅4岁的男童,被人贩子拐卖至他乡;

14年后的今天,这个刚满18岁的孩子,即使找到了回家的路,也依然难逃被苛责和审视的命运。

围绕在被拐男孩身上的争议不断。

人们带着审视的目光,鞭笞着他;

无处不在的网络暴力,快将他撕碎。

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发言,都无形中将自己推入了舆论的深渊。

他像被扒光了衣服,毫无保留的暴露在舆论之下。

一个孩子,在18岁的年纪,应该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考一所心仪的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娶妻生子,平淡一生。

放过孙卓吧!

可如今,这一切都被打乱了。

这几天媒体大肆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拍摄团圆画面,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姓名、年龄、长相、所有经历都被网友扒了一遍。

仿佛一个透明人,他“一丝不挂”地暴露在阳光下,任人消遣。

同学怎么想他,亲戚如何看他?

即使是陌生人,都免不了会在背后讨论他。

对于媒体传播,我认为需要理性和克制,而不是渲染和引战。

电影《亲爱的》中,张译饰演的韩德忠,令人印象深刻。

放过孙卓吧!

而他的原型,就是孙海洋,一位执着的父亲。

放过孙卓吧!

2007年,儿子走失后,父亲孙海洋万念俱灰。

14年间,他从未放弃过寻找儿子。

将家里的包子铺改成“寻儿子店”,悬赏20万元,走遍全国26个省,只为了寻找儿子。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儿子找到后,孙海洋也第一时间与张译分享了喜讯。

放过孙卓吧!

直到这里,媒体在其中起到的宣传作用,还算客观。

但是这几天,势头变了。

媒体开始放肆,他们深挖孙卓的生活,采访学校的老师,企图从旁人口中揣摩这个孩子的心理。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更可怕的是,还有不少主播徘徊在孙海洋家,直接在人家家门口做直播,求关注。

这群主播人手一个手机,怼着孙海洋的脸一顿猛拍。

直播里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到人家生活。

主播却大言不惭,直言自己没有打扰人家:“他希望我们来这里采访”。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而更有人直接问:“我们没有打搅到你吧”。

而孙海洋也只能苦笑着客套:“没有”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这位父亲的尴尬。

放过孙卓吧!

很悲哀的是,这家人眼里的无论是落寞还是欢喜,都无人在意。

鲁迅说的没错: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这一切,只是他们眼中的流量密码,是换钱的工具。

媒体的宣传,加上网友们的添油加醋,舆论愈加疯狂。

巨大的流量,魔幻的发言,看似正气凛然,实际上无形中将巨大的压力附着在普通人身上。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我现在只希望不要伤害孩子,给孩子时间”,孙海洋语重心长地说道。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孩子找到了,皆大欢喜;

后续该如何发展,是别人的家事,我们没有必要插手,也无法干预。

在这件事情上,媒体的作用应该是正义的,理性的,准确的,真实的。

而不是添油加醋的引导,疯狂放肆地挖掘。

而相比于身份信息的曝光,流量热点的席卷,孙卓更煎熬的日子,还未结束。

围绕在被拐儿童身上的矛盾,会一直存在,谁也无法寻求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养父母,对这个18岁的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抉择的存在。

这样一件事,是选择人情,道德还是讲究法律,常理?

谁又能做到完美呢。

于是,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这个孩子身上。

他懊恼又沮丧地说:“我完全想不出来任何可行的方案”。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于是,无数谩骂声都朝他席卷而来。

“认贼作父”、“是非不分”、“心机深”、“晦气”“缺心眼”……

网友的攻击像子弹一样打在了这个18岁孩子的心里。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说孙卓有心机的人,真的看清他了吗?

通过采访,我觉得这个孩子恰恰是毫无心机,才如此毫无保留地对媒体说出心里话。

“这种让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大事,更是第一次,压力其实也比较大”,在电话采访中,他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网友们只会对他所说的话指手画脚,谁会真的帮他分担压力呢?

在媒体和网友的推波助澜之下,他所说的每句话都被无限放大。

当被问到养父母如果被判刑怎么办时,他说:“那我会生气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而就因为这六个字,再次引怒了网友,将他推进了舆论漩涡。

网友们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审判这个孩子的话,用几近刻薄的词汇评价这他的一言一行。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放过孙卓吧!

他就快被媒体和网友绑架了。

一夜之间,他成了热搜的常客,媒体的宠儿。

但究其原因,他只是被舆论利用的可怜之人罢了。

又不是能说会道的明星,也不是能言善辩的专家,更不是游历于聚光灯下的名人。

网友却要他八面玲珑,说话滴水不漏。

面对媒体不怀好意的提问,他得说出内心真实想法;

面对指手画脚的网友点评,他不能反驳,也无力反抗。

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18岁少年啊。

说到底,在这件事情里,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可是,却平白无故要承受那么尖锐的谩骂声。

不管他做什么,说什么,都要被批评,被锤打。

这公平吗?

法律归法律,亲情归亲情。

对此,我只希望网友不要再去揣测和解读孙卓了。

用法律指责孙卓无情冷漠,真的好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何须网友来评断!

放过孙卓吧!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大家最不该苛责的就是孙卓。

买卖同罪,但抓着孙卓打,真的没必要。

对着孙卓口诛笔伐,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混淆视听,带偏舆论。

被拐时,他只有4岁,你凭什么要求他永远记得一切?

回家后,他也只有18岁,你又凭什么让他瞬间忘记一切?

到底该念着“养父母”的情,还是追求“买家”的责,都不是现在这个18岁的孩子该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他,需要一个安静的,不被外界打扰的学习环境,

他还要学习,还要生活,还要拥抱大好前途和光明未来。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减少对其私生活的关注,给他一些时间和耐心。

说白了,除了事件当事人,大家都是“事后诸葛亮”。

那些站在主流价值观上逼孩子做出所谓正确选择的人,有多少是出于正义,有多少是为了流量呢?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很多选择题,孙卓的这道,尤其难解。

 

莉莉安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773
阅读量
85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