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音乐猛料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现场推荐

大家发现没,现在音综越来越注重“音乐性”了。

老一套的营销路子慢慢被摒弃,靠炒作再也站不住脚了。

最近有档主打“国潮音乐”的综艺《中国潮音》上线,让我更坚信:

流量为王的时代将要过去,音乐舞台才是制胜之道。

节目组为了舞台的“多元化”,请到的音乐人也是各个领域的大神。

民谣、摇滚、国风、戏曲、流行….

且看他们第一期呈现的作品,甚为精彩,可圈可点。

《彝族电子舞曲》,叶逸斯弹奏古筝,钟子齐操作鼓机,电子乐与民乐碰撞,不失为一次勇敢的尝试。

云南纳西族少女凌西用民族唱腔演绎了王菲的《浮躁》。

原始的野性美与这首歌有莫名的适配。

《浮躁》制作人兼编曲的张亚东坐在台下,露出了欣赏的“姨母笑”。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众多表演里热度最高的当属《新梅花三弄》。

裁缝铺乐队和国外歌手唐伯虎Annie(后文简称唐伯虎)联袂演出,带来了一个全新版本。

这也是裁缝铺第一次尝试加入人声,他们之前只做纯音乐。

表演刚开始,我就被清脆的一阵音铃声吸引了。

第一部分是合唱,两人vocal同时出现。

唐伯虎声音率先惊到我,她中文发音和咬字很难让人觉察到是外国人。

当然,这与她经历无不关系,10岁时就跟随父母来中国发展,14岁学习吉他和唱歌,还参加过《星光大道》、《中国新歌声》等大牌国内综艺。

这次演绎得也很有特色,声线柔和,音色清澈,宛如邻家少女般淡雅素净。

裁缝铺的卢笛,我对他印象还停留在《忆兰州》里明亮的古风唱腔。

没想到这次他变得深沉了,倒像是配合唐伯虎一样。

一个婉转动听,一个低吟醇厚,两人你来我往,丝丝入扣。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唐伯虎的戏腔唱法,更为《新梅花三弄》这首中国风歌曲平添了几分韵味。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实际上,这也不是唐伯虎第一次唱戏腔了,《伯虎说》这首歌她就靠一副戏腔嗓音掳获了古风圈人群的认可。

《新梅花三弄》编曲上,这首歌也是为了更贴合节目“多元”的主题,尝试了一次中西融合。

电子乐基础上,配上各类民乐的旋律,还有琵琶与扬琴两件乐器的点缀。

2分3秒处,扬琴声一出,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扬琴透彻又不尖锐的音色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真不愧是国乐乐器的C位。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琵琶弹奏时,两人一段念白也应声而起: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歌词部分,他们变动的比较多。

开头第一段主歌,全是他们自己加的词。

放在这里更多是铺垫作用,为了后面原词的出现。

最后一段副歌,也是后加的词。

两人唱法从原先的婉转陡然高亢,整段表演达到了最高潮。

满屏留言“太绝了”。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表演自唐伯虎的一段低吟而止,人声戛然,只有风铃晃动不停。

台下张亚东、大张伟等人看呆了,毛不易直呼“我的妈呀”。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新版《梅花三弄》,元素多且杂,太考验编排人的实力。

做融合音乐的人有很多,但把这件事做好其实挺难的。

玩砸了,就会给人强行堆砌、炫技的感觉。

卢笛的改编却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东方的古朴,西方的典雅,两者交叠一点不违和。

他本人也在节目里科普乐理知识“TR707鼓组为了突出孤独感”。

作为制作人,他的音乐技术和素养绝对是过关的。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两版相比,变化很大,在歌的评论区也看到了唱衰的声音:

“差了点意思,更喜欢老版。”

一首歌让大张伟、张亚东听傻眼,他们太顶了!

这种声音也很正常,老版有影视剧与怀旧属性加成,姜育恒情感饱满,渲染的情景更悲凉;

新版则是技术大于情感,他们以后来人的姿态瞻仰经典,只想致敬,无法超越。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新梅花三弄》背后的意义远超过了歌曲本身。

它是中国音乐人弘扬“国乐”的一个小小缩影。

“中国风”,不仅是追求老的东西,也是对新的探索。

让老的东西,焕发新的光彩,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潮音乐”吧。

而在这档节目里,我也不只是欣赏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也看到了年轻的音乐人们,他们在音乐道路上的坚持和探索。

坐在台下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就像张亚东在节目里所说的:我愿意看到新的,我愿意支持新的人。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357
阅读量
608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