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音乐猛料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时隔24年,冯小刚又拍电视剧了。 剧名叫《北辙南辕》,时下最流行的女性题材。 看演员表,黄渤、宋丹丹、刘晓庆,肯定是冯导刷面子请来的。 …

时隔24年,冯小刚又拍电视剧了。

剧名叫《北辙南辕》,时下最流行的女性题材。

看演员表,黄渤、宋丹丹、刘晓庆,肯定是冯导刷面子请来的。

阵仗拉得很大,成品却让人想起郭敬明的《小时代》。

一群吃穿不愁的都市姐妹花,上演着塑料姐妹情。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两人的区别只是郭大大方方拜金,而冯总有种说不出的扭捏:

主角们在北京住着价值千万的豪宅,却要在台词里极其生硬地为各类均价不过百的产品带货。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既看不起平民生活,又想从平民口袋里掏钱。

《北辙南辕》这部剧虽然挂着冯的名字,实际上就是爱奇艺付了笔钱,要走了冯小刚的“首部网剧”。

作为回报,冯在剧里公然拍爱奇艺老总的马屁:明明和剧情毫无关系,却要让金主强势出镜!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爱奇艺总裁:龚宇)

前年拍《只有芸知道》时,冯小刚还在感叹“这个年纪,电影越拍越少了”。时隔2年就交出这样一部被资本阉割的作品?

道上混了几十年,冯小刚曾靠着京圈力量走向过权利核心,晚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被看轻的“冯裤子”。

一代京圈大佬,怎会沦落至此。

是冯小刚落单了,还是京圈不行了?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所谓京圈,严格上指大院子弟里从事文化产业的人。

“大院子弟”们大多不是北京土著,而是父母那辈迁入北京的干部。他们不是金字塔顶层,但至少是官二代。

比如郑晓龙,北京总后大院的;红三代叶大鹰,八一影厂大院的;葛优,北影厂大院的。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特殊年代里,能接触到流行文化的,都是有渠道的那批人。

这是时代赋予一小撮人的特权。

陈凯歌和田壮壮都是大院出身,但没人把他们划入京圈。因为他俩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最后是在西影厂厂长吴天明领导的“西北圈”起家的。

这种特权,最重要还是时代的成全。

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国家各行各业人才严重断层。80年代初,中央领导指示要大力提拔年轻干部。

于是电视剧领域,1982年政府筹建了内地第一家国营的电视剧制片厂。第一个京圈大佬,郑晓龙就此上位。

当年郑晓龙不过30岁,为什么能在“国字头”单位当副主任?

凭的就是他能在90年代初,把《北京人在纽约》整个剧组拉去美国拍。

他先通过父亲的关系,从三九胃泰那里拿到了50万;最后又从中央银行争取到了150万美元的贷款。

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办成的事。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除了特权,京圈能壮大离不开文化核心:王朔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王朔自然也是大院子弟。

1989年,郑晓龙和王朔合作了《渴望》,最高收视率98%,小偷都在看,直接降低当年犯罪率。

赵宝刚把王朔三部小说捏在一起弄成了《过把瘾》,这部剧一举捧红了王志文。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直接在片场挂了条幅: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冯小刚正是牢牢扒上了王朔的裤腿,才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个人能红,当然是他足够牛逼。但能成为神话,更多是他被时代选中。

王朔的作品第一次让当时的观众感到,原来我也有资格活出个人样,文革中憋了10年不能说话的人一下子疯了。

其实大家追的不是王朔,是自由。

所谓“京圈”,也并不是某些阴谋论里一小撮利益团体聚在一起搞事情。

它是时代的产物。

十年浩劫百废待兴,国家的行政层面、人民的精神世界,急需新的血液。

而当时能满足条件的只有大院子弟。他们有特权接触最新流行,写出大众没看过的东西;

他们又足够幸运避开了知青上山下乡的悲苦命运,所以京圈的早期作品里没有怨气。文革中人们受过的苦太多,眼泪流干之后,谁都想看点甜的、暖的。

最后,这种特权在那个资源高度集中的年代,又能迅速转换成金钱、通行证,别人拍不了的东西,只有他们能够实现。

不是一小批人创造了京圈,而是时代创造了京圈。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这种特殊性,让京圈几乎成为最讲究“血统论”的地方。

“非我大院,其心必异”。

如果一个孩子来自北炮(北京二炮),京圈迎接他的是掌声。但他要是北京灯泡厂,等待他的只有拳头。

作为核心京圈中唯二的平民子弟,冯小刚被鄙视是必然的。

哪怕多年后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大导了,姜文拍《让子弹飞》,还是让他演猥琐男,出场就领盒饭的那种。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冯小刚能上位,是他认准了王朔的影响力。

这俩人的关系用马未都的话来说就是:互相利用。

王朔虽然是核心主脑,但他的手下没有兵。大家都是京圈出来的心气高,谁又听谁的呢?

偏偏冯小刚是能低头做小弟的那个。同样是夸人,冯夸人不当面夸,要在背后夸。

为了完成深度绑定,冯把书店里王的书全买回来,就为了模仿他的语言风格。

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王朔和郑晓龙想复制《渴望》的成功,写一部《编辑部的故事》。可临开播前,剧本找不到了。此时冯小刚自告奋勇,凭借对王朔作品的熟悉,两人硬是磨完了剧本。

最后冯小刚拿到了编剧署名,正式进入京圈。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冯小刚和京圈的渐行渐远,明面上看是王朔被封杀。

1993年,《上海文学》发表《旷野上的废墟》,抨击以王朔带头的痞子文化。

随后王朔被封杀,败走美国,国内的烂摊子全丢给了冯小刚。《一地鸡毛》、《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连续四部片没法上映。

冯小刚第一次摔了个大跟头。

但冯又实在是个幸运的人:他靠着京圈的特权起家,京圈的灵魂人物消失,他再次赶上了时代变化。

1992年,改革开放开始了。

这事对文艺圈的影响,拍电影、电视剧,都不是一家独大。只要有钱,民营资本也能入局。

1997年,韩三平上门,说北影可以投资,让冯小刚打造内地首部“贺岁档影片”。

当年可没“贺岁档”这个说法,大过年的谁不在家过年去看电影?直到成龙用《红番区》打脸,9500万票房,有钱谁不想赚?

冯小刚压下全部身家拍了《甲方乙方》,横扫了3300万票房,从此正式开启国内“贺岁片”概念。冯小刚征战贺岁档20年,前后拿下了8次档期冠军。

此时冯小刚的亲密战友变成了华谊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华谊两兄弟确实背景不凡,也是大院子弟,当个体户做广告时就能拿下成批国企资源。

但他们和冯小刚在一起玩时,相比靠体制内关系,更多玩的是市场花样。

1、影视行业的工业化

“电影厂”年代明星是不值钱的。演员就是个工种,即使拥有知名度,也没法变现。

市场化运营后,明星成为稀有物种。

华谊的赚钱方法很简单:一头连着导演冯小刚,一头连着经纪人王京花。华谊出钱、王京花出人、冯小刚出作品。

2、资本时代

靠劳力赚钱还是太慢,于是冯小刚又玩起了资本那一套。

华谊花10.5亿收购冯小刚公司,两者签订了对赌协议。结果冯对赌失败,要赔偿2.3亿。

但10.5-2.3,即使全额赔偿,冯小刚仍能成功套现8亿。

至于这笔差价谁来买单?当然是被割韭菜的股民了。

纵横江湖几十年,冯小刚两次判断对局势,保证自己的不败战绩。

可冯的好日子,可能也到头了。

2007年,冯小刚的《集结号》上映,这部片当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港圈资本北上的《投名状》。

业内普遍不看好冯小刚的《集结号》:“一部拍解放军的电影,老百姓怎么会认呢?还没明星,从头到尾都是脏兮兮的”。

结果《集结号》最终票房创造了内地电影史的记录。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集结号》的成功让业内达成共识:一部好看的主旋律电影上映,可以得到的支持是更巨大的。

但当年拉了冯小刚一把的韩三平,这次选择了西北圈出身的老同学,黄建新。

两者接连合作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曲。

而当初开创了主旋律片风潮的冯小刚,却被抛下了。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这种低潮不止出现在冯小刚一人身上。

当年的京圈一把手郑晓龙,你知道他2012年又新拍了一版《新编辑部的故事》吗?

红三代叶大鹰,近年来最出圈的消息是“为爷爷叶挺将军维权”。

叶京导演,2016年拍最后一部片时找不到钱,还是冯小刚带着王朔去找投资商,结果也没刷来钱。

再看京圈中相对混得好的一波。

滕华涛,他本人有一句名言“自己属于不喜欢聚会混圈子的人,但是和他们关系特别好”。

曾经的滕华涛确实有这个底气,拍《双面胶》时,他坚持让当年还是小透明的海清当主演,没人肯投钱,最后是找的国资委主管的央企投的钱。

但这几年滕导最大的新闻,是他用烂片《上海堡垒》,关上了国产科幻电影大门。

《上海堡垒》是2013年立的项,男主角选了当时的顶流鹿晗。虽然滕华涛一再解释不是冲着鹿晗的流量身份。

可制片人王琛还是说了实话,“我们这个项目需要他,比他需要我们更甚”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赵宝刚是公认的能捧人,可他最新作品《青春斗》的女主角,是郑爽。

而选择郑爽的理由仅仅是,他在《演员的诞生》里看到郑的表演,下定了决心。

这就是赵导非郑爽不用的演技?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现在看来,《青春斗》几乎可以算京圈没落的分水岭。

它实际上和《欢乐颂》是同期项目。

16年,赵宝刚带着当时还叫《向前进》的剧本大纲,在上海碰到了正午阳光掌门人侯鸿亮。

后来赵的《向前进》因为选角一再耽误,到2019年只能蹭着郑爽的流量上。

而《欢乐颂》2016年底便刷爆网络。

这部片除了捧红了杨紫在内的新人,更重要她让王子文重新翻红了。这个曾经王朔都没捧红的女人。

两人从未承认过恋爱关系,但王朔对王子文是显而易见的重视。连自己女儿婚礼都没露面的他,居然肯为了王子文的解约关系,在媒体面前给“老王家的女儿”造势。

这之后王子文便接通了京圈资源。

拍了赵宝刚的《家,N次方》、《男人帮》;又在冯小刚的《1942》和《唐山大地震》里露脸。

频繁刷脸让王子文获得了一些知名度。但她真正品尝到“红”的滋味,还是《欢乐颂》里那个傲娇毒舌的富家女。

归根结底,王子文成为京圈公主时,京圈的大院文化已经没落。大众看腻了老炮拍的悬浮北京,反而对那个被原生家庭吸血的樊胜美产生了极大同情。因为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事。

失灵的不是京圈,而是京圈赖以为生的精英文化。

这几年,山东圈的正午阳光团队,紧跟社会事件,话题永远围着餐桌转,樊胜美之后,苏大强的手磨咖啡再次刷屏;

东北圈靠着天生的幽默能力,让记录农民阶级爱恨情仇的《乡村爱情故事》拍到了第十三季。

一个京圈倒下了,更多的文化圈却开花结果。

京圈的辉煌,是阶层板结的后果。

当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表达时,自然不必仰着头去看一小批人了。

人精如冯导,不会看不透社会思潮的变化。

曾经公然嘲笑“女人的智商是有限的”冯导,也要跟着大数据指挥,去拍时下最火的女性话题。

那双曾经抱着王朔大腿的手,又该伸向新的财神爷了。

冯小刚,你还敢像4年前那样,骂观众是垃圾吗?

新片烂成这样,冯小刚还敢骂观众是垃圾?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谁在“杀”死许美静?

音乐猛料

音乐猛料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260
阅读量
577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