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的每一首歌,都是毕业歌

有话直说 朴树的每一首歌,都是毕业歌

时间无言,如此这般

朴树又一次回到了舆论场中心。

在B站夏日毕业歌会上,他压轴出场,《清白之年》、《那些花儿》、《平凡之路》、《No Fear in My Heart》四首连唱。当晚,“朴树yyds”这个直抒胸臆的短语,生猛地冲上了热搜第一。

朋友圈也被朴树演出片段刷了屏,本以为自己早就远离一切“毕业”题材,还是没忍住把朴树那段完完整整地看了。

说实话,看到最后我心情复杂,像是被朴树那四首歌一点点拽回去面对一个有点遥远、有点陌生的自己,一股久违的冲动重新翻涌起来。

仔细想想,朴树的这几首代表作,或关于爱和回忆,或关于现实和勇气。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每一首都可以是“毕业歌”。

1

第一首,《清白之年》。

镜头下,即将年过半百的朴树,扎着灰色头巾,白衬衫,黑色破洞牛仔裤,挂着一把做旧的芬达。

长笛配合木吉他前奏一起,没有炫技的东西,也没什么浓墨重彩的词,但一下子把人带入回顾过去的情绪之中。

这首歌发表于2017年的新专《猎户星座》,彼时朴树早已是一位标准的中年大叔。

20年前,他写出《那些花儿》、《生如夏花》虽足够惊艳,但也合乎情理,毕竟那时他还年轻,涉世未深。

而此时,经历过现实的捶打与名利的洗礼,他还能创作如此干净的作品,实在不可思议。

朴树不是圣人,也没有出世,脱离凡尘束缚,想要保持那种创作状态,必须要时刻反省纠偏。

反映到现实上,就是拧巴。

或者讲直接一点,就是永远背负“清白”的压力,煎熬地活着。

人随风飘荡

天各自一方

在风尘中遗忘的清白脸庞

此生多勉强

此身越重洋

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清白之年,一去不返。当你陷入现实泥潭,是要放弃挣扎还是垂死反抗,这是个问题。

留给在座所有毕业生。

朴树选择这样的开场曲,实在有些残酷。

或许他觉得,直面现实就是毕业最好的告别方式。

2

第二首《那些花儿》,显然更符合当下20多岁毕业生们的心境。

他们站在台下,穿着雨衣,全程大合唱。

弹幕里满屏的“爷青回”和“泪目”。

大家都在回忆同学,回忆那些学生时代爱过的人。

这首歌描写的是20多年前,初入社会的朴树是如何看待青春的。

彼时,他和高晓松、周迅、夏雨厮混,一起拍摄电影《那时花开》。

朴树本色出演,饰演一位退学歌手,与夏雨共同追求大一新生欢子(周迅饰)。

于是,一场奇妙的三人友谊就此展开。

它首先是快乐的;

其次是热烈的;

最后是幻灭的。

“后来,我们分道扬镳,发誓不再提起往事。欢子就象从我们手指间流走的那种叫作岁月的东西一样,偶而还会涌上心头。”

因为这部电影,朴树与周迅相爱;

也因为这部电影,朴树有感而发,写出了《那些花儿》。

鲜为人知的是, 这首歌第二段主歌的四句歌词并不是朴树所作。

当年他写完,只有一段主歌。但是按惯例,一定要再写四句,否则一直重复,太过单调。

直到交稿,朴树还是“憋”不出,他认为已经写得足够了,再没什么需要写。

没办法,最后付翀(花儿乐队经纪人)补写了四句,“凑”成了一首歌。

当时朴树还不满意,20年后他在微博里说“现在回过头看,很完美。”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我们简单对比这两段就能看出,朴树当时想表达的,是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他不想加入明显的情绪渲染,打扰这份宁静。所以他认为“再没有什么需要写”。

而付翀后面的四句,是内心世界的情绪展现,刻意与否,褒贬不一,早已不重要。

所以,朴树歌里,经常会听到“树言树语”,也就是他即兴哼唱的台词。

因为很多时候,明确的、意有所指的话都唱完了,还能唱些什么呢?

不如让听众沉浸在旋律的漩涡中,自己体会。

总结看,《那些花儿》唱的是毕业的起点。

那时,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不知“此生多勉强”,不觉“此身越重洋”。

同学间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地就完成了毕业仪式,各自拖着行李,跨出校门,奔赴人生下一站。

却在听到“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的时候,湿了眼眶。

3

即使童话故事,都有残酷的一面。

第三首《平凡之路》和第四首《No Fear in My Heart》是同一类作品,都是在歌唱如何与现实较劲。

《平凡之路》是很多95后、00后认识朴树的第一首歌。

一进高潮,弹幕整齐划一地将歌词打在屏幕上,与现场画面形成一种情绪上的巧妙融合。

从歌词上看,《平凡之路》似乎在教年轻人佛系。

“别挣扎了,最终还是会无法自拔。”

“别妄想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但如果深入音乐内部,你会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

这首歌无论从歌词还是编曲上看,绝对是一首催人奋进的作品。

只是它的励志方式不是空话、大话、套话,而是以真实的方式告诉你,现实很残酷,但不管如何,我们都不要忘了: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给过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夺走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简单四个字:好好活着。

然后你再听音乐中坚定的鼓点与急速的吉他扫弦。

这哪是什么佛系,简直是一曲壮烈悲歌,一股澎湃之气!

现场听众的反应最真实。前两首都是左右摆手,这一首高潮处改成了前后挥舞。

《No Fear in My Heart》也是如此。

除了用尽全力唱歌的朴树,鼓手德恒的演奏完全征服了我。

大家可以试试把听觉重心移到鼓点,你会打开一个新世界。

不必理解歌词,无需期待音符,只感受撞击心脏的鼓点,你会获得生理上的共鸣。

这是一种纯粹的节奏体验,来自摇滚乐的内在力量。

正如我们每个人一样,活在人世,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需求、理想。

但在“活着“这两个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

只有奄奄一息过

那个真正的我

他才能够诞生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我们都是苦行僧,都和《冈仁波齐》中的主角尼玛扎堆一样,跋涉着一趟艰难的路。

只不过“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人抵达终点的那一刻都还不明白,自己为何要来这人世走一遭。

也许朴树想借助这首压轴歌曲,让大家知道:

真正的告别,是有勇气接近生命的残酷真相。

恰好,这句话也回答了第一首歌《清白之年》留给毕业生们的那个问题。

毕业后,好好活着,享受淋漓尽致的人生!

其他,都去TM的!

4

写到这,不禁想起我自己的大学毕业,忍不住点了一根烟。

那是整整10年前的事。

喝酒,唱歌,最终离校。

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这10年,我换过2次工作,常居过6座城市,相识过100+个陌生人……

这次再看B站朴树现场,仿佛又重新毕了一次业。

他的所有作品,都保留着人性深处的易感性。

所以才会让早已远离校园的我,再次产生微妙的、强烈的情绪共振。

让我想起过去已经遗忘的故事,以及现在不敢面对的现实。

告别不是一个瞬时动作,而是只要启动就无法停止的宿命。

毕业后长久的社畜生活,让我们对时间的流逝变得迟钝,对勇气的光辉变得麻木。

非得在某些仪式的感染下,我们才能觉知。

这些瞬间被锚定,成为光,成为神迹,成为永恒。

加油!新老毕业生们!

时间无言,如此这般。

不管现在如何,隐秘的终点,等待着每一个人,安静地,平等地。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262
阅读量
577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