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他有太多深入人心的旋律。
无论沉寂多少个十年,总有人会记得他。
1
这张EP名为《中国的孩子》。
它是一张精选集,汇集郑智化历年的经典之作。
作品包括《飞鸟》、《中国的孩子》、《我们之间》、《现在就决定你要爱我》和《黎明东方》5首单曲。
这些作品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
虽然没有《水手》、《星星点灯》广为人知,但每一首旋律都值得反复玩味。
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曲风大气,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也是大众对郑智化音乐的普遍印象。
不过励志的背后,其实是他对生命的反抗。
不管是我们熟知的《水手》,还是这张EP的单曲都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的孩子》之前没有音源,很多听众只能观看MV解渴。
2
在《中国的孩子》这张EP发行前不久,他在短视频也火了一把。
学过指弹吉他的小伙伴不知道对《星星点灯》是否有印象。
这是学琴路上必备的一首单曲,动感十足的前奏令无数人着迷,不过学起来却是昏天黑地。
去年年底,歌曲前奏突然在网络爆火。
引来众多网友翻奏,一阵怀旧风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刮了起来。
这段视频由@林青青(豚草)演绎,加速版的前奏别提有多带劲。
强烈的律动感也勾起了很多网友的弹琴欲望。
当前奏火遍全网时,大家开始想起《星星点灯》。
这首作品收录在郑智化1992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中。
他的另一首作品《水手》也是这一年发行的,前者热度还没散,后者又席卷而来。
两波巨大浪潮直接把他送到国民级歌手的位置,当时火爆程度不比现在网红歌曲差不少。
记得小时候,左邻右舍基本都买了他的磁带或光盘。
广播、收音机、电视机中都是它的旋律。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旋律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它不仅仅是爆火那么简单,这句歌词也成了当时的现象级口语。
很多老百姓都会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夜色,或是表达内心。
它是郑智化在车上创作的,他看着窗外的夜色有感而发。
90年代的中国正是打工潮,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
有的孤身一人,有的结伴而行,选择到大城市打拼。
那时候特别流行一句话: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当时很多人都非常迷茫,没有一技之长不知如何在大城市活下去。
这首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打工仔听到《星星点灯》时,内心的情感就如火山喷发般猛烈。
歌词和旋律照亮了很多人的奋斗征途。
郑智化用个人的思想和有别于他人的社会观察视角,给予歌曲人文性的关怀,这在当时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我相信,不管是父辈还是我们自己,都能在作品中感受到那个某种力量,毕竟外出打工这件事从未停止过。
3
郑智化的音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鼓舞性,这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他出生第2年还不会走路,只能爬行移动。
还不会开口说话就被检查出患有小儿麻痹症,这件事给家人带来很大打击。
父母给给他取名“智化”,希望他以后能用智慧化解苦难。
他当时太小,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即使不能走路,也丝毫没有影响他整天嘻嘻哈哈的状态。
不过到6岁那年,他的心境出现了变化。
别的小朋友都在踢球、奔跑、做游戏,而他只能坐在远处观望。
懂事之后,他整天抑郁寡欢。
从出生开始,父母从未放弃过治疗,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或许上天看到了这位苦难的孩子,在7岁的一场手术,让他站了起来。
不过走路还需要依靠拐杖,能站起来对他来说是极大的安慰。
即便如此,终究逃不了同学的嘲笑。
青春期还被喜欢的女生侮辱,说他残疾不配拥有爱情。
学生时期的种种打击,让他一度想要自杀。
还在他每次都能说服自己,与其卑微死去,倒不如耀眼地活着。
就这样,他开始了不屈不挠的人生旅途。
他到过建筑公司,也做过广告,最终还是决定选择音乐之路。
这一选择必然需要很大的勇气,好在他最后红了。
在第五张专辑《私房歌》发行后,他终于在音乐圈闯出了一番天地。
《水手》让他火遍大街小巷,成为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虽然这首歌已有30年历史,但依然有年轻一辈为之感动。
他的音乐不是旋律和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注入灵魂后的凝聚。
他是一位灵魂歌者,用音乐批判现实、鼓舞人心,既反抗又向前。
我们总能在他的作品中获得重生。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听众生命的意义。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