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降临。
恐怖的吟唱声弥漫四周,此起彼伏,如鬼似魅。
一团光中央,躺着谁。
周围站着的人,带着面具。
像是在施法,召唤,等待她醒来。
音乐响起,冰冷、机械。
她张口唱歌,冷静、反思。
“世界从来不会停下呼吸,更不会听每个人的故事。你想把丑恶全都掩盖姑息,他们只会加热不会制止。”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只有做自己才不会迷失自己;
在这个龌蹉的世界,只有靠自己才不会亏待自己。
以上是今天我要推荐的一场在线演唱会的开场。
太炸了!
我敢说,和你以前看过的所有都不一样。
来自#大麦平行麦现场#的第二场:《乃万遇见自己超级在线演唱会》。
话题斩获1.2亿阅读,轻轻松松上了热搜。
可以这么说:
这场演出让我看到了制作团队和演出艺人的配合,能极致到什么地步!
在娱乐内容过剩的快餐时代,想要做好在线演唱会不是简单提供音乐就行。
当下不缺好音乐,缺的是呈现好音乐的极致方式。
极致的硬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先说这场演出艺人的着装。
为了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主办方请来了 billie eilish 御用造型团队,在保持个性、完美搭配声光电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出了三套演出主题穿搭。
第一套,理性冷静系:
第二套,阳光可人系:
第三套,温柔浪漫系:
这些设计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词:
独一无二!
就像乃万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一样!
但不管怎么美,在我心目中,服饰只是配菜。
这场演唱会的最强硬件,一定是空间的打造!
现场设置了三个表演区,包括:
1、舞台表演区
2、灯光矩阵区
3、迷宫装置区
第一个大家见的最多,给人以livehouse的现场感,无须解释,音乐情绪能够得到最直接的传递。
第二个灯光矩阵区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调动光电在小范围内聚合,搭建出独特场景,给观众以极致的视听体验。
比如开头的诡异空间,其实就是利用周围多盏灯光的强弱角度变化,营造出的神秘、魔幻的另类空间。
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种技术虽然在各种电影大片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演出配置中,并不多见。
本质上,这就是光影的艺术,它通过“迷惑”我们的双眼,模拟出真实世界的感觉。
第三个迷宫装置区很好理解,就是借助各种封闭的外部装置,强加紧张感,探索艺人内心角色,展现本我的真实欲望。
比如这样的脚手架:
比如这样的幕布:
就连一个小小的门框图案,隔着艺人的脸,通过镜头的旋转摇晃,也能拍出紧张的压迫感。
以上三种表演区相互搭配、贯穿,甚至融合,让这场演出时刻都处在变化之中,抓人眼球、耐人寻味,让一场演唱会拥有了电影级别的叙事感。
所以说这三种表演区的设置,是本次演出硬件中的核心。
重中之重。
当然,基本的VJ、舞台布置肯定也是顶级的。
不多讲,看图即可。
相信就算有人不是乃万歌迷,或者不认识她,也完全不影响对这场演唱会的欣赏。
因为你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早已说明了一切。
音乐是声波,看不见、抓不到,但它完全可以通过舞台上的实物在光影间的变化,展现出音乐人想要表达的感觉。
一朵花、一片海,便是世界。
一道门,一艘船,亦成江湖。
极致的软件
上面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硬件是基础,但软件也同样重要。
真正的巧妇必须能用有限的资源烹饪出无限的美味。
这里我介绍本场演出的两大软实力,一是乃万的表现力和想法,二是制作团队的镜头语言。
这场演出,乃万对于镜头的捕捉真的惊艳到我了!
对于歌手,一边控制音准,一边展示肢体语言已是不易,但她可以做到在关键时刻精准的抓到镜头,舞台控制力游刃有余。
而且每一次特写,都表现的非常完美,展现出了内心强大的力量。
气场拉满!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舞台上的很多设计都是乃万提出来的,是她对于自己音乐作品想象力的实现。
比如在脚手架场景里的匍匐前进。
通俗讲就是在地上爬。
工作人员一开始并没有这个安排,是她坚持要试一试。
于是才有了这一炸场的瞬间!
包括整场演出最惊艳的部分,最后她躺在花海里的ending,也是来自她的设计。
但只有优秀的艺人也不够,如此精彩的在线演唱会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
毫不夸张的说,它可以把90分的演出拉高到120分,也可以把90分的演出糟蹋成60分。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这场演出制作团队的老练,好好看看,一个层次感十足的唯美镜头是如何诞生的。
镜头一:白色的灯与性感的女人
上面这个镜头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一步,《Dear X》前奏响起,艺人闭眼的脸部特写,镜头从下到上,阴影越来越小。
第二步,艺人睁眼,人声出来的瞬间目光相交,镜头从左到右,慢慢摇出灯。
第三步,灯全部出来后,镜头往后退,给予观众越来越大的视野。
第四步,等到镜头退到一定程度,一个跳切,再给到最美的全景。
而且此刻还不是全部!
缭绕的烟雾,遮挡了乃万修长的腿。
再过2、3秒,制作团队才把开头我给出的完美影像呈现出来。
这就是一个懂视听语言的老司机做出来的层次感。
如果一上来就把全景展现出来,那整个感觉就全垮了!
镜头二:美丽的花与浪漫的女人
上面这个镜头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一步,从侧面扫过玫瑰花进行暗示。
第二步,缓缓坐下。
第三步,从设备侧面给平躺镜头。
第四步,脸部特写。
第五步,从脸部特写慢慢拉高镜头,给到完美全景。
太厉害了!
制造团队完全是在用拍电影的技巧调度摄像机位。
给用户带来的沉浸感是前所未有的。
从这个角度说,这样的在线演出和现场演出比,才有一战之力,才能让观众愿意付费。
值得所有主办方学习!
介绍完以上两段,大家一定被昨晚的大麦“平行麦现场”征服了吧?
第一场请的是郝云,我当时已经很惊艳了。
这次的乃万专场是第二场。
没想到,更成熟、更完美!
除了上面详细介绍的软硬件,演出还有一大创新点,那就是:直播+录播这个形式。
演出内容是录播,但艺人采访是直播。
也就是说,你可以和艺人一起看她自己的演唱会。
所以这个品牌叫“平行麦现场”;
所以这个演唱会叫《乃万遇见自己超级在线演唱会》。
而我们可以选择欣赏演出,也可以选择“偷窥”艺人观看自己演唱会的直播厅。
艺人和观众一样,也是第一次看成片。制作团队剪辑完,故意不给她看。
很有意思吧?
也就是说,你可以看到艺人对自己演出的reaction。
现场主持人还会和艺人有很多有趣的互动,比如昨天让乃万模仿她的表情包,这一段简直笑死我了。
而且艺人现场的喜怒哀乐非常真实。
昨晚乃万看完最后的花海镜头,突然就哭了。
她说:“觉得自己很幸福,以前有地下演出就满足了,从来没想过开演唱会。”
“但是现在,那么多粉丝给我应援。”
“像做梦一样。”
之后乃万还连线了几位粉丝,现场交流演唱会观感。
开启宠粉模式。
这种待遇,也就在大麦“平行麦现场”才有!
我真想说,不管是从用户价值、艺术价值上来说,这两期的“平行麦现场”都做到了业内标杆。
大麦果然不仅是一家票务服务平台,它还是一家内容公司,对于在线内容如何呈现,门清。
想让观众在手机、电脑前集中注意力看完一个多小时的演唱会并不容易。
他们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终于做到了!
这样极致的演出,让人完全挪不开眼。
而且除了以上亮点,大麦还在商业模式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这次是一个多元的商业化组合套餐,包括B端品牌冠名、C端衍生品,以及粉丝打CALL包。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新的内容组织形式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内容为王,商业价值又是内容价值最直观的体现。
两者都很重要!
期待大麦能在“在线演唱会”可能性的探索上,走得更远。
最后我想说,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场“平行麦现场”会邀请谁了。
你们呢?最想谁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