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有话直说 华晨宇: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华晨宇: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最近华晨宇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路人会好奇,他好像也没啥事发生啊,怎么会突然被网友针对呢?

在我看来,这些反面情绪一直在,只不过最近他在《歌手》频频拿第一,突然被激活了。

对于新声代歌手,滚君详细聊过毛不易和许嵩,今天就谈谈华晨宇。

 

华晨宇: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华晨宇没有代表作?

很多人黑华晨宇的第一大理由就是没代表作。

这个质疑说实话,有点难为人。

他2013年快男出道。

我们可以放开来想一个问题:

新声代歌手里,有几个是有代表作的?

毛不易算吗?

周深算吗?

梁博算吗?

华晨宇《烟火里的尘埃》;

毛不易的《消愁》;

周深的《大鱼》;

梁博的《男孩》。

但如果代表作的标准要像周杰伦《青花瓷》或者陈奕迅《十年》这样的大金曲。

那以上这些音乐人都算不上有代表作。

什么叫大金曲?

就是深受多个年龄层喜爱的作品。

既有流量,又有口碑。

当下乐坛凤毛麟角。

比如去年的《野狼disco》,虽然各大卫视春晚都上了,但真的是大家都喜欢的?

不见得。

很多人只是听个热闹,当成和《小苹果》一样的神曲听。

这不是华语乐坛的问题,这是全世界乐坛的问题。

当下信息膨胀,和20年前信息匮乏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信息多,选择就多,大众的口味自然就分化得厉害。

所以千万不要拿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

这是强人所难。

当下音乐人的作品能被某一类人喜欢就已经很不错了,要得到多个年龄层的喜欢,难于上青天。

比如2014年朴树和韩寒发表的《平凡之路》;

2016年许巍和高晓松发表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这两首是近几年为数不多刷屏级的作品。

背后都是大神级音乐人+大神级营销合力做出来的。

后来,朴树和许巍各自的新专辑,虽然质量都非常高,但是里面也再没有出现全民级大金曲。

《空帆船》不香吗?

《清白之年》不香吗?

虽然也上了综艺节目,但就是没有刷屏。

放在这个信息嘈杂的时代,这非常很正常。

所以我们不该用如此高的标准去要求一位新声代歌手。

有没有大众都喜欢的代表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值不值得被他的歌迷喜欢。

那华晨宇的作品质量到底配不配得上他现在的乐坛名声呢?

 华晨宇: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华晨宇配不配得上他的名声?

我们得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如今“乐坛”这个概念已经非常模糊了。

当年歌手发唱片,最关键的是得到唱片公司的支持。

如果你是个新人,就算再厉害,公司老板不拿人脉和资金推广你,也是白搭。

不推你叫雪藏;

推你叫“在乐坛出道”。

也就是说,歌手和歌迷中间,始终隔着一堵墙,叫唱片公司。

这堵墙可以帮你,也可以堵死你。

为什么唱片公司这么牛?

因为当时歌迷的听歌渠道非常有限,只有电视、电台、磁带、唱片……

这些渠道都在唱片公司手里。

而现在的年轻歌手,互联网不仅能让你的音乐畅通无阻,更能让你这个人直达歌迷。

所以当下的音乐行业高度市场化。

一位歌手火了,大概率是歌迷自己选择的结果。

而什么样的歌手,一定会吸引什么样的歌迷。

这是有必然联系的。

如果你觉得华晨宇配不上这些追捧,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和他竞争的其他歌手不行。

就好比郭德纲自我调侃的那句名言一样:“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的衬托”。

因为中国人口就在这,年轻歌手们都在抢占市场,为什么华晨宇就能抢到大头呢?

现在,一个艺人的价值很好评估,有多少粉丝,每位粉丝的忠实程度是多少。

前者是受欢迎的广度,后者是受欢迎的深度。

粉丝越多、越忠诚,证明这位艺人对歌迷的吸引力越强,社交媒体上夸奖他的声音就会越剧烈。

这也就是所谓的名声。

此时真正的问题出现了:脑残粉对偶像认知不足,出现捧杀言论,怎么办?

这也是很多人讨厌华晨宇的原因:粉丝太疯狂了,动不动就和周围的人说“快来看看我们家的花花。”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竞争对手的缺席。

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买了一款苹果手机,还会兴奋吗?

不会的。

因为很多安卓手机已经很好用了,苹果手机没那么大优势。

但是放在9年多前,也就是iphone 4上市。

如果你刚入手一台,我相信你会很兴奋的。

因为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智能机。

华晨宇的不少粉丝现在就是这种心理。

他们向周围人推荐华晨宇的心理,和当年你买iphone 4向别人炫耀一模一样。

因为他们认为华晨宇在当下乐坛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推荐华晨宇,以为就是在传递美好。

这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

归根结底是因为竞争者缺席。

还是那句话: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那问题来了,华晨宇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籍?

 

 华晨宇: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华晨宇有什么独门秘籍?

华晨宇还有一大黑点,就是抽风式表演。

面目狰狞都不算啥,在舞台上哆嗦、怪叫是常有的事。

配合上他的一些怪诞作品,比如《无字歌》和《癌》。

这可是一场上万人的演唱会。

玩这么大?

而这恰恰就是华晨宇的独门秘籍。

他最强的就是在舞台上把自己100%交给观众。

此时根本就不是歌手,而是演员。

他打开枷锁,袒露内心,虽然身体穿着衣服,但灵魂一丝不挂。

所以华晨宇唱起歌来有一种不要命的感觉。

一会抽泣,撕心裂肺;

一会大喊,怒火冲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看进去的人喜欢的不得了;

看不进去的人都骂他作秀。

到底是不是作秀,没有标准答案。

你喜欢,就是真的;

你不喜欢,就是假的。

这是个人喜好问题,很正常。

比如《歌手》最新一期华晨宇演绎的《我们》。

这不是唱歌,而是一个特别完整的表演。

他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配合声音,一起完成了演出。

可以想象,如果粉丝看到这种现场,得有多上头。

所以说,华晨宇的独门秘籍不在于音乐,而在于舞台呈现。

而华语乐坛年轻歌手里,能拿出这种表演级别的歌手很少。

大概分成三类:

1、连唱歌都还没整明白的歌手;

2、唱歌不错,但做不到掏空自己,袒露心声;

3、只想通过音乐传递情感,不选择与观众赤裸相见。

1和2是能力不足,没什么好说的。

3是个人选择,没有好坏。这就好比:

有的作家愿意把自己童年的阴影挖出来,写成文字,交给读者;

而有的作家则不愿意触碰这些伤痕,他们始终守护着内心最私密的那些角落。

但话说回来,这个时代只靠音乐吸引人,确实比较困难。

因为市场不缺好音乐,缺的是独一无二的灵魂。

华晨宇这样做,是比较聪明的。

如果只靠音乐,他不会有这么受欢迎。

他把自己的敏感、孤独、无助、单纯、勇敢、愤怒一股脑都奉献给了舞台,得到掌声与鲜花是也理所当然。

但与此同时,因为他依靠的不只是音乐作品,而是个性化、疯癫式的舞台表达,所以讨厌他的人也会很多。

这是一定的。

这就是代价。

因为越个人、私人、个性的表达方式,会像一堵墙,将喜欢它和不喜欢它的人区隔开。

墙一边的人有多喜欢,墙另一边的人就有多讨厌。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乐坛最伟大的那些音乐一定是温暖人心的。

因为它不是在建墙,而是在拆墙,为全人类创造共识。

如果你是他的粉丝,我还是劝你要冷静追星。

傻逼行为千万要不得。

1、华晨宇的音乐有很多欧美摇滚的影子,原创性不是特别强,更谈不上开创性。

2、华晨宇的表演风格虽在国内少见,但国外却见怪不怪。尤其在独立音乐领域,比他玩得疯的,大有人在。粉丝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惊为天人。

如果你喜欢他的音乐,当他的歌迷就好,别捧杀。

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有人不喜欢他很正常,千万别试图说服、甚至消灭这些言论。

现在马失前蹄的艺人,一半是自己作死,一半是被粉丝害死。

最后,我希望华语乐坛能多一点像华晨宇这样的另类歌手。

更疯一点,更自我一点。

不怕别人的嘲笑,不惧内心的恐惧。

放肆做自己就完事了。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66岁李宗盛现场哽咽:我怕我老了,写不出歌了……

有话直说

有话直说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259
阅读量
577w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