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毁经典还被告上法庭,谭维维怎么尽摊上这种事?

音乐猛料 被骂毁经典还被告上法庭,谭维维怎么尽摊上这种事?

改编不是乱编

- 01 -

这两天,一张微信公众号截图在网上流传开来。

一个专门推送知识产权相关诉讼信息的公众号“朝阳知产”发文称,朝阳法院已受理王洛宾后人起诉谭维维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表演权纠纷一案。

原告称,谭维维曾在2015年演唱会中演唱《康定情歌》,对歌词进行了篡改,歌曲风格、韵味及情调被严重扭曲,侵犯了原告的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表演权。

莉莉安看到之后的第一反应:谭维维怎么又摊上事了?而且还是因为歌曲改编翻唱。

王洛宾后人起诉谭维维侵犯了原告的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表演权,这两者都属于著作权的范畴。

但这次关于《康定情歌》的著作权归属却存在一定的争议。

除去歌曲版权问题,她这首《康定情歌》是否又是一首魔改歌曲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不少人指责她是“毁经典”。

这不是谭维维第一次因为歌曲改编翻唱而惹上纠纷。

一个多月前,她在央视中秋晚会上演唱了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又是熟悉的民族音乐加摇滚,吉他、贝斯、唢呐一起上。

谭维维的唱功无可指摘,高音漂亮、气息稳定。

但观众的评价可以说是大型翻车现场。

歌曲表演完的第二天,《敢问路在何方》的作曲许镜清发微博表示,谭维维所演唱的改编之前根本没有获得授权,自己也非常不喜欢这个改编版本。

两天后,谭维维发表微博向许镜清致歉,却没有回应版权问题。

同时也表示《敢问路在何方》的改编其实她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只负责演唱。

对于这类晚会和综艺有条通用规则,由主办方进行歌曲版权协调。

但作为歌曲的表演者,关于作品版权和魔改问题,她不能说没有任何责任。

歌手应该要对自己演唱的作品负责。

当甩手掌柜的下场就是:如果歌曲产生了纠纷和负面评价,自己依然会成为舆论的靶心。

- 02 -

现在无论是演唱会还是综艺节目,未经原创者允许擅自使用、改编歌曲的情况屡见不鲜。

很多人会在原创者找上门的时候选择先道歉再补票的方式。如果不维权,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就谭维维两次事件而言,《敢问路在何方》是实打实的侵权,但《康定情歌》争议性较大。

王洛宾是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家,一直致力于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他创作改编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但《康定情歌》是否也是他翻译改编而来还有待查证。

现在这首歌已有几十个版本,词曲作者大致有三类。

王洛宾后人能否拿出证据证明这首歌著作权属于王洛宾,是判定谭维维是否侵权的关键。

这一切只能等待法律判决结果。

《我是歌手》可以说是歌曲侵权的重灾区。

这个节目主打翻唱、改编,但连最基本的版权问题都不重视。

第一季《我是歌手》中,羽泉第二场演出时以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获得冠军。

羽泉演唱的版本在曲调和歌词上都做了改动,此外节目在播出时词作者署名上也出现了错误。

词作者李春利向湖南卫视、羽泉以及羽泉的经纪公司发去了律师函,指出三方存在侵权行为。

收过律师函,应该能重视版权问题了吧。

但2017年,高晓松转发了《歌手》官博发布的张杰演唱视频,质疑节目组侵权。

高晓松称这首歌的词曲版权在他手上,主办方没来申请过授权,尤其是这个版本歌词有改动,更应该申请改编权。

迪玛希演唱的《opera2》更是被原唱维塔斯叫停。

从《明日之子》到《歌手》再到央视晚会,歌曲侵权事件屡屡发生。

还是版权意识不到位。

无论多大的平台、多有名的歌手,提前跟原作者申请授权好像变成了天大的难事。

事后原作者维权,还会被打成“蹭热度”。法律维权也流程复杂。

国外歌手靠歌曲版权能日入几万英镑,而中国的创作者只能走在维权路上。

- 03 -

再说回歌曲改编问题。谭维维的两次改编真的都是在“毁歌”吗?

她首次改编《康定情歌》是在《我是歌手》的舞台,后来在演唱会上演唱的也是这个版本。

她虽然在这首歌里加入了摇滚,但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四川民歌味道。

开头她和三位藏族歌手的吟唱更是为这首歌加了不少分。

观众对于这首歌的评价其实是不错的。那一期的冠军是谭维维。

鉴于这两点,开头的那场诉讼不免有滥告的嫌疑。

而另一首《敢问路在何方》莉莉安确实觉得有魔改嫌疑。

那首改编版就像是把原作拆碎了又重新捏成另一首歌。

莉莉安听完也只觉得谭维维唱功强大,丝毫没有被这首歌的情绪所感染,甚至有点不知所云。

原曲的内核和所表达的精神被改编者完全抛弃,歌曲全程都在华丽炫技。

演唱结束后,《西游记》师徒四人还一起出场卖了一波情怀,不免有些讽刺。

一直以来,谭维维因为不停翻唱经典歌曲、自己的原创作品很少而被人诟病。

她的改编版本也经常被人吐槽“毁经典”“没有美感”。

其实不只是她,不少歌手都因为歌曲改编而陷入争议。

作家叶三曾发过这么一条微博,“应该立法禁止谭维维和华晨宇翻唱”。

这条微博略有些刻薄。

但不可否认的是华晨宇留给大众更多的是翻唱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存在着很多争议。

有人总结了他改编歌曲的套路。

莉莉安去听了他十几首改编作品,从大框架来说,这个套路总结的没有问题。

华晨宇也曾回应过这个问题,“歌曲不能只听框架,每一首歌的节奏、旋律、和声都不一样。”

但从他对于歌曲改编的解释中也能发现,他更注重技巧性和舞台表演性,而歌曲的内容表达是次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晨宇擅长唱爽歌。

他的高音、 说唱、歌曲中的节奏冲突确实非常有听觉冲击力。

而他的改编破坏了原曲的意境和情调则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例如华晨宇在《歌手》上改编的《山海》和《假行僧》,就被批评说是“为了改编而改编,为了飙高音而飙高音”。

有摇滚乐迷还写了长篇大论分析了草东没有派对在《山海》中想表达的情感,而华晨宇又是怎么一一破坏的。

但喜欢华晨宇的人则说:“谁说改编一定要在原曲的基调上?”

其实这一点就是对于所有改编作品的争议核心,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关乎于听众对于改编版本的态度。

去年12月,大张伟在《即刻电音》改编了英雄联盟S8主题曲《Rise》,就遭到了英雄联盟玩家的炮轰。

王思聪直指这首歌“难听的令人发指”。

官方主持人余霜也发微博称,“不尊重原作精神胡乱改编”。

那么问题就来了,歌曲改编需不需要尊重原作的走向和表达内核?

改编到底是毁歌还是创新?

其实在尊重原创的著作权上,每位歌手都有进行歌曲改编的自由。

但像《敢问路在何方》这种金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承载着千万观众的记忆和情怀。

小部分的创新还可以接受,颠覆性的改编一定会得到大量负面评价。

一首歌能几十年历久弥新就证明了它的价值,它所表达的精神和作品内核应该被尊重。

这也是在尊重原创者的心血。

一味的经典歌曲上追求颠覆,也是原创能力弱的表现。

每一首优秀歌曲都是有灵魂的,绝不仅仅是旋律、节奏、和声组合而成。

为了改编而改编、为了炫技而抛弃内容表达真的就是在“毁歌”。

但如果歌手能在理解歌曲精神的情况下,再赋予自己的灵魂和表达,并成功传达给听众,也不失为一首成功的作品。

总的来说就是:

改编可以,有版权就行。

魔改也可以,能挨骂就行。

要想不挨骂,就记得尊重原作,尊重歌迷,更重要的是尊重音乐本身。

 

莉莉安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773
阅读量
83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