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滚君发布的头条引起了轩然大波。(点击此处查看)
五百条留言我大致统计了下,
60%的留言直接开怼,说《光耀》这首歌的前奏就是抄袭了 Nirvana 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
30%的留言说很相似,抄袭谈不上,借鉴难逃;(这也是我文章里的观点)
10%的留言说这种相似性很正常,编曲就这么回事,都是相互借鉴。
其实我还是那个观点:抄不抄袭只能由法官判定或者原作者承认,我们听众只能按照我们的感觉,有一个自己的内心评判。
毕竟很多时候法律判定不了,原作者也不会承认。
同时,因为写歌也是一件工业化和艺术性共存的事,难免也会有各种巧合出现。
但总结看,每个音乐人都在乐迷心里有一个信任账户,有好歌会被加分,有烂歌就被会扣分。
今天滚君就借此机会,贴一些相似歌曲出来,供大家对比观察。
到底是巧合、运气不好,还是借鉴、模仿、致敬,亦或是抄袭、剽窃、复制,大家各抒己见。
把两首作品放在你面前,相继播放,就算你没有任何乐理知识,也能瞬间听出相似性。
这样的作品,最容易被扣上抄袭的帽子。
提前说明:以下作品只是在听感上相似,不代表抄袭,也不代表模仿。
1、盘尼西林《Say It Again》— Oasis《Don’t Look Back in Anger》
2、盘尼西林《雨夜曼切斯特》—Johnny Marr《New Town Velocity》
3、大张伟《洗刷刷》—PUFFY的《K2G 奔向你》
4、反光镜《果儿》—Blur《Parklife》
5、零点乐队《相信自己》—Scorpions《Hurricane 2000》
6、蔡健雅《半途》—Taylor Swift《Safe and Sound》
相似点提示:副歌“woo woo”的旋律,以及整体编曲氛围
7、蔡健雅《红色高跟鞋》—The Weepies《Take It from Me》
8、南征北战《我的天空》—The Script《Hall of Fame》
9、王蓉《爸爸妈妈》— Black Eyed Peas《The Apl Song》
10、花粥《小相思》—Hello Saferide 《I Don’t Sleep Well》
把两首作品放在你面前,相继播放,乍一听,可能完全听不出相似之处,但多听几遍你就能发现“惊喜”。
提前说明:以下作品只是在听感上相似,不代表抄袭,也不代表模仿。
1、Click#15《W.N.L.H》— Prince《D.M.S.R.》
相似点提示:核心的一句重复段
备注:Prince的《D.M.S.R.》QQ音乐会员才能听,只能放一个其他人的版本
2、Click#15《B Funk For Summer Troops》—Prince《Rave Un2 the Joy Fantastic》
相似点提示:核心的一句重复段
3、九连真人《一浪》—罗志祥《撑腰》
相似点提示:“一浪更比一浪高”。
4、皇后皮箱《人间惆怅客》—Arctic Monkeys《Crying Lightning》
5、邓紫棋《回忆的沙漏》—Christina Aguilera《Hurt》
6、哪吒《环形公路》—The Smashing Pumpkins《1979》
7、后海大鲨鱼《Bling Bling Bling》—Amanda Jensen《Happyland》
8、许巍《救赎之旅》—U2《One》
9、高旗&超载《距离》—Guns N’ Roses《Don’t Cry》

10、华晨宇《我管你》—The Pretty Reckless《Heaven Knows》
在我看来,大部分相似歌曲,可分为主观“抄袭”和无意识“碰巧”两种。
一首音乐作品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速度、以及配器方式、整体氛围等等要素。
主动模仿某些元素,尤其是各要素编曲上的整体套用,以及某小节很突出的旋律,这是一下子就能听出来的。
这种主观“抄袭”一个重要的鉴定办法就是多重筛选。
比如某处的旋律相似,然后再加上完全无关的另外一处的配器方式相似,那就有非常大几率是主观“抄袭”的结果。
因为巧合如果只出现一次,抄袭概率可能50%;
出现两次,抄袭概率可能就是90%;
出现三次,基本就是100%……
和主动的套用不同的是无意识:
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积累后一种无意识的使用(当然也包括,没听过,但是想出了相似的东西)它并不是某个和弦走向或者贝斯框架的影子,而是一系列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反应物是生活本身中的思想、情绪,反应炉是当下的时代,那些汲取的东西只是催化剂。
可能不够贴切,但是就如大家都看过的一段话: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血肉。”
这种无意识所带来的是一种自我消化再输出的过程,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带着影子的感觉,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音乐人学习的过程,又不是所有玩音乐的都是天才,不需要学习的过程,没有根基,灵感就能突突突往外冒。
其实滚君觉得,大部分作品我个人觉得用“抄袭”这个词都太严重。
音乐圈编曲套路相似的太多,不然你听一首歌咋能知道这是朋克?这是民谣?说白了不就是你能听出来是一个套路。
所以,不该轻易给某某作品盖上“抄袭”的帽子。
不管是音乐人还是乐迷,有些事情,得凭良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