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播它的13家电视台,你们打脸不?

有话直说 拒播它的13家电视台,你们打脸不?

真正的工匠精神!

最近,B站上一部纪录片引起了网友们疯狂的关注。

这部被称为“非主流”的纪录片,拍摄完两年内,被二十多家电视台拒绝播放。

理由只有一个:太业余了!

除了导演,拍摄团队其余3个人全部都是半路出家。

负责录音的人是拍摄前七天才学的,同时还兼职灯光和外联。摄影师是司机临时担当,后期则是导演担任。

工作人员是业余的也就算了,连所有的设备也都是买的二手残次品。

整个团队驱车数十万公里,走过全国23个省,用126天拍摄了199个隐藏在田间市井的传统手艺人。后期整整花费了两年,剪辑多达50多遍,但最终的成果出来,却连导演自己都忍不住吐槽:

“太土了,土到掉渣!”

而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却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在B站播放了80多万次,豆瓣评分高达8.9分,得到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网友盛赞,被多次3刷甚至4刷。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不少人一口气直接看完了五集,第一遍就看哭了,擦干眼泪再来看第二遍。

这部记录是《寻找手艺》——

导演张景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子,只为了给100多个手艺人留下最真实的故事。

(一)

两套房子,两个车,一个孩子,每年三四十万的稳定收入。

这是导演张景上路之前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全都有了,但他心里却总好像有个肿瘤似的,挡在他心里的,隐隐作怪。

直到那一年,他一分钱尾款都没要回来,还为此跟多年的铁兄弟红了脸,他才一下子醒了过来。

“这就是我的人生吗?”

他心一横,下定决定卖掉北京燕郊的房子,去拍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纪录片。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导演张景

当时的张景虽然是一股子热血,但他心里还是有点打算的:

凭借着自己过去在央视工作了几年留下的不少人脉,纪录片出来了,卖给几个省电视台,最差应该也不至于赔钱。

有了这自信保底,张景说干就干,拉上了一样热血的几个半吊子兄弟就上路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他们的第一站是河北曲阳。挑这个地儿作为第一站,不为别的,就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从这儿出来。

张景觉得光凭这点,这地儿就牛逼!

但现实很快让他们栽了跟头,他们原以为,这里的手艺仍然是作坊式的,却没想到,这里早就实现了工厂化和机械化。

他们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被那些石匠当成了报道黑暗的的“救世主”。原来,这里的石匠因为长期作业,脸上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石粉。

环保局因为露天作业破坏环境,勒令他们改成室内作业,而室内操作,无疑会对他们身体产生更大的伤害…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生存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让张景无能为力。但身为一个草班子团队,他们却无法帮到他们。

他们也不希望那些拥有几十年经验的手艺人对他们太过尊敬,他想拍到一个他们作为手艺人的骄傲,自豪,或者是平静。

这是他最大的追求,也是长达200分钟的纪录片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二)

纪录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80岁的老头,他叫温坎。

这个80岁老头的日常就是做油纸伞。虽然一把伞的所有材料就是竹子、纸和棉线

但要把它们做成一把伞,要经过几十道工序。

老人就每天蹲在墙角边做伞,虽然他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但无奈年纪实在是大了,双手已不再那么灵活。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拍摄中,导演捕捉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画面:

老人八次给伞骨架绷线,却每次都断了。

每断一次,老人都会忍不住愣一下,然后又默默重新固定。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导演后来透露,第一次线断了时,他觉得这只是个意外;第二次断线时,他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画面,很有感染力。

而到了第六次,第七次后,他的眼泪已经忍不住掉了下来。

纪录片火了以后,不少网友找到导演,希望能买一把老人做的伞,但当张景联系到老人的家人时,却得知,老人早已在今年的二月去世了。

网友们再也无法买到老人的伞,这里的油纸伞,也再也没有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在新疆喀什,有位做陶器的大叔叫做吐尔逊江。

他们家的老房子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开放商想征地,开出了12套房子高昂的条件,但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理由只有一个:

“祖辈留下的房子不能在自己手里毁了,祖辈的手艺也不能在自己手里毁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喀什的陶器很有名,吐尔逊江大叔做的陶器最好,自然也成为了最抢手的。但一个陶器,他只卖3、4块,大家都劝他,“你的陶器做的这么好,完全可以卖到十块,二十块。”

他不听。他说:“价格一高就没人买了,没人买就不需要人再继续做陶器了。”

“你不做,他不做,那等他们这些会做的人死了,这些陶器也就消失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这样的人还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方,他们驾着车,天南海北的跑,只为了记录下最真实的东西。饿

伴随着真实,这些收手艺往往还伴随着即将消亡、后继无人等关键词。

山东泗水的土陶手艺人刘新文便面临着这样的危机,作为镇上唯一一位土陶传人,他在姓名后面特意标注了“末代传人”四个大字。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而在贵州小黄村,两位奶奶正在进行她们人生中最后一次的手工造纸。

在这个早已工业化的时代,她们的手工纸已经几乎无人问津,于是决定把剩下的原料全部用完,就再也不做了。

这也意味着,造纸这门手艺将在这个村子完全地消失。

这甚至可能意味着,全国将再也没有找不到这样的人工纸张。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拍完这两位老奶奶,导演说要给他们拍一张照片并记下姓名。

老人非常高兴的表示:

“这次我们的照片和名字可以到北京去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纪录片爆红之类,网友们的弹幕令人感动。

“到河北石家庄了。”

“到武汉了,到重庆了…”

“已经到波兰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三)

“温暖、感动、接地气。”是所有看完这部纪录片的人最深的感受。

这些手艺人,分散在天南海北的角角落落,他们之间并无联系,却在为着同样一件事执着着。

他们年轻时,这份手艺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唯一来源;而现在他们老了,时代也变了,各中高科技技术能将工艺品做的精美无比。

他们的手艺,已经在时代的浪潮中被逐渐淘汰了…

纪录片中还有一位石大姐,她从10岁就开始学习编织腰带,到现在已经编织了几十年,一条这样精美的手工腰带,每年只能编出5、6条,在集市上,石大姐只卖100,但最终,往往会被人砍到80,甚至是65元。

在流水线饰品动辄几百上千的情况下,每天只能生产为数几条的精美腰带,却只能卖到这个价钱,实在是令人揪心。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在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一致叫好的和谐之下,有一些人却表示:

“拍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东西赶不上时代被淘汰不过是生存法则罢了!”

对于这样的质问,我无法反驳。

的确,这些手艺都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可传统手艺人的坚守,却令我们不得不叹服!

《寻找手艺》在面临多大20几次的拒绝之后,终于迎来了小小的春天,整个创作团队都不敢置信。

可即便是春天来临,它的观众比起那些疯狂宣传的电影还是太小太小了。

前几天,号称投资7.5个亿,筹备6年,集齐刘嘉玲,梁家辉两大老戏骨的大制作影片《阿修罗》紧急撤档,理由和《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如出一辙:

声称遭遇了黑粉恶意差评。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然而,网友们却表示,这片,打3分都高了!

砸几个亿花在特效上,出来的效果却像是零几年的电视剧,令人大跌眼镜。可就是这样一部烂透了的国产垃圾片,却能博得大量眼球。

如今无数商业烂片霸占荧屏,赚得盆满钵满。从制片人到导演,都挖空心思请明星助阵,露肉卖腐,无底线炒作,让粉丝们心甘情愿送钱。

而真正有想法有价值的纪录片,却辗转二十几个电视台都无人问津。

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世界,一部无法挣钱的纪录片就像那些即将消失的手艺人一样,没人在乎。

而导演张景,从影片播出至今,只收到过4万元的版权费,4000元讲座费和偶尔的网站广告分成,问及他是够后悔,他只回了两个字:

“值了!”

这部土到掉渣的纪录片,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慕名来看?

从卖掉北京的房子到拍摄出《寻找手艺》,张景完成了所有人都想做,却没几个敢做的事。

就像他镜头下的100多位手艺人一样,他执着,坚韧,有着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即使无法改变世界,也要勇于打破常规,突破自己去冲一把。

哪怕永远也无法流芳百世,也要尽其所有,努力在这个世界上发出一束光来。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一首吗喽之歌,让几百万年轻人破防

有话直说

有话直说

坏牛仔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320
阅读量
208w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