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美国娱乐工业史最成功的“泡泡糖”,是继玛丽莲梦露后又一位性感女神

音乐猛料 这位美国娱乐工业史最成功的“泡泡糖”,是继玛丽莲梦露后又一位性感女神

经不起咀嚼的泡泡糖,你还指望吃它一辈子吗

每年都会有一批新鲜的面孔,新鲜的声音,通过唱片厂牌、经纪公司、主流媒体,现在还得算上社交网络——通过他们的共同运作,被推向娱乐消费的市场。

他们就像包裹着各色糖纸的泡泡糖,被一颗颗排列在货架上,准备向那些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们开炮,企图占领他们因为平凡而略显无趣的精神世界。

美国娱乐工业生产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款泡泡糖,叫做Britney Spears——“小甜甜布兰妮”。

bs2.jpg

这款产品从1999年上架后不久便风靡全美,并很快出口全球。

消费者爱上了布兰妮的滋味,带着一见钟情的欣喜。

还有很多尚未品尝过的人,隔着橱窗玻璃打量着商店里的布兰妮,读着报纸杂志上关于布兰妮牌泡泡糖的报道,对着巨幅海报上那位年轻的金发天使充满好奇。

的确,像“小甜甜布兰妮”这种经过了商业化包装的品牌泡泡糖们,看上去就是比一般的糖果更美味些。他们的售价,也让那些缺少这层包装的散装糖果黯然失色。

布兰妮牌泡泡糖

不过,尽管被包装成奇货可居的模样,当人们低头掂量了一下口袋里的零钱,他们还是能自在地走向品牌泡泡糖的货架。也不是很贵嘛,人们这么想道。

一款合格的品牌泡泡糖,甚至是身价更高的名牌泡泡糖,必须具备一入口就能麻痹味蕾的甜。

轻易嚼不烂的弹性质地,还能被吹出一个个透着光的彩色气球,并随着每次爆破,发出一连串可以用来填充沉默时光的声响。

尽管这些声响并不能从本质上拯救无聊和尴尬的处境,只是徒劳地让你眼下的迷茫处境,显得有事可忙一些。仅此而已。

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甜,他们缤纷艳丽的色彩,富于弹性的身躯,和时不时从口中发出的清脆声响,是最简单、最直接、最热烈,同时也是最安全的愉悦。

布兰妮牌泡泡糖

这些面带微笑光鲜亮丽的小人儿,很快就会被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们、和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们衔入口中。

充分咀嚼,在血肉饱满的双唇之间吐出一个浑圆而漂亮的泡泡。

这样的画面,既充满年轻荷尔蒙的诱惑,又带着一丝稍纵即逝的忧伤。

就像那些不安于室又无病呻吟的青春岁月。再过几年,你就会听到他们怀孕、结婚、生子的消息。

布兰妮牌泡泡糖

而你,也开始被工作、家庭、账单催促着,每天疲于奔命。到那时,泡泡糖就显然不如烈酒来得更迷人了。

布兰妮·斯皮尔斯无辜的大眼睛,蔷薇色的双颊,小猫般娇嗲的声线,还有那包裹在高中制服下的身体曲线,给人们描绘了一种叫做“美国梦”的东西。

往前半个世纪,是一个叫玛丽莲·梦露的女演员,第一次让“美国梦”变得真实可见。

梦露是好莱坞造星工厂推出的第一代梦幻泡泡糖……哦不,梦露应该是牛奶巧克力。

布兰妮牌泡泡糖

她被丝绸缎带扎成一份漏斗状的礼品,被镁光灯从各个角度打出钻石的光芒。那是1950年代美国人对完美的终极幻想。

梦露香消玉殒后,好莱坞从未停止尝试再造一颗梦露式的现象级糖果。

但随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远去,尽管古典式优雅的魅力经久不衰,大众对流行的口味还是悄悄发生了变化。

“小甜甜”的出现,正好让美国人时隔五十年,再次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

bs.jpg

Britney Spears初征市场的第一张专辑《…Baby One More Time》,她所在的Jive唱片公司将她的公众形象设定为高中啦啦队长。

封面照片上的她仰头一笑,单纯的眼神里只有快乐和憧憬。她身上的打扮跟最常见的美国女孩没什么两样,梳理得柔顺乖巧的金发,散发着新鲜草莓的光泽。

仿佛她就住在你家隔壁,当你放学或下班回家时,就会看到这么一个女孩站在自家花园或车库门口朝你挥手,露出那种芭比娃娃式的微笑。

布兰妮牌泡泡糖

这就是“美国梦”的底色,早在梦露问世之前就已经出现,直到今天,都没怎么变过。

看似近在咫尺,事实上却难得一见,她们来自最日常的生活,却又常常让你叹息生活本身的平庸

当你开始播放这张看起来跟“小甜甜”本人一样美味的唱片时,专辑同名主打歌的前奏一出来,就让你很快意识到这姑娘并不像封面上看起来那么……无聊。

是啊,无聊。

还有比标准的“美国梦”更无聊的吗?

布兰妮牌泡泡糖

玛丽莲·梦露用离婚、绯闻、裸照、香槟、镇静剂和一场诡异的死亡打破了这种无聊,尽管这么做并不见得是她本人的意愿。

而Britney Spears,从别人对她外表的第一印象到打破无聊,只花了两个八拍的前奏。

虽然在此之前,人们已经从TLC、98°、Backstreet Boys等90年代青少年偶像的音乐中听到过这种节奏。

但当你意识到布兰妮的主打歌也是这种风格时,不知你是否也像我那样怀疑自己买错了专辑?

说好的草莓味泡泡糖呢?

布兰妮牌泡泡糖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先从电台听到了布兰妮的音乐,或者先看到了电视上播出的音乐录影带,才去购买她的专辑,开始关注和“小甜甜”相关的一切。

不过,当你将这张专辑仔细听下去,就会发现在狂放不羁的外表下,当时的布兰妮依然是草莓味泡泡糖的本质。

虽然在主打舞曲的音乐录影带中,她毫不扭捏地在你面前展示傲人的三围。

仿佛她就是每一所高中都会有的那个无视校规和教导主任、带头穿露脐装和超短裙的风云人物。

布兰妮牌泡泡糖

她故意压低了嗓音,略带沙哑地唱着成年人的暧昧腔调。

但那些齐整的节奏,那些恪守流行法则的三段式旋律,其实都是被制作人Max Martin等人在砂轮下打磨出光滑表面、并加工了好几层彩色糖衣的嘻哈和摇滚。

除开视觉和编曲,“小甜甜”布兰妮除了可爱之外,似乎并不具有额外的杀伤力。

而那些歌词里描写的少女春梦,更是直白地告诉你,别把布兰妮想得太复杂了。

她虽然唱腔魅惑,舞步凌厉,但她依然是你邻居家的女儿“小甜甜”,并没有打算把你捆成黑寡妇蜘蛛罗网上的猎物。

布兰妮牌泡泡糖

她只是刚好拥有了充满雌性荷尔蒙的身体和声线。

但她的笑容,她歌声里的情绪,她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以及她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举手投足的模样,都在不断提醒你——她还只是个刚满18岁的小姑娘

发现没有?这些也都是玛丽莲·梦露的招牌特质。这是“玛丽莲”和“小甜甜”共有的商品属性。

timg.jpg

在Hip Hop和R&B改变了音乐市场版图的90年代末,揣着兜里的零花钱开始消费娱乐商品的青少年们。

显然并不需要香浓奢华的牛奶巧克力,而价格友好又没有消化压力的草莓泡泡糖,才是大部分青少年的首选。

尽管家长和老师一直告诫他们,吃多了泡泡糖容易营养不良。但他们可是一点儿也不在乎。未来的事,等来了再考虑吧。

布兰妮的“小甜甜”人设,维持了四年的生命周期,推出了三张畅销的泡泡糖专辑(二专《Oops! I did it again》,和三专《Britney》)。

在转型之作《In The Zone》(2003)发行之前,她的泡泡糖音乐一边占据着流行排行榜高地,一边却让乐评人皱起了眉头。

布兰妮牌泡泡糖

对这些严肃认真的成年人而言,经不起咀嚼的泡泡糖,你还指望吃它一辈子吗?别忘了,他们跟天天劝你少吃一些泡泡糖的大人们,可是一伙儿的。

大人们总是容易忘记这一点,肤浅的年轻人终究会变老的。他们也常常忘了,自己也曾有过一段对糖果上瘾的日子。

尽管时过境迁后,我们不再爱吃泡泡糖了,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品也提不起兴趣。

听起来很感性甚至有点可悲的一个事实是,曾经一边嚼着泡泡糖一边想入非非的那几年,恐怕是很多人庸碌的一生中,最不苍白的一段时光了。

微博@K公子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0
阅读量
0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