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鼓手:对我来说,那是自由的声音

音乐猛料 八旬鼓手:对我来说,那是自由的声音

音乐的力量不可阻挡

Steve Hideg在他好莱坞的小公寓里小步蹒跚,他的裤缝烫得笔直,衬衫平平整整。他说,不向生活低头,不是一定要有钱才能做到。

Steve今年快86了,他一只眼睛看不见,一只耳朵听不见,这是小时候和家人躲在家里的地窖里,地面上有炸弹轰炸下来,给他落下了这个毛病。比身体的残疾更残酷的是生活的考验:他的社保每个月发900刀,但是租金要1000刀,朋友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image.png

他一方面拼命节俭,偶尔有朋友接济,另一方面靠着一份每周一次的工作,爵士鼓手——就是这份工作滋养着他的心灵。

加州是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地方,光鲜的背后是无数受到房价居高不下和工资万年不涨双重压迫的人。但Steve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的标准中过得悠然自得。他的朋友说,在他自己的眼中,他是个富有的人。

image.png

1943年,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父亲就在军役中牺牲。他的母亲拉扯着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在那个经济低糜、政治动乱的年代讨生活。有时他们一顿饭不过一点碎面包,再涂上点猪油。

“我们会撒点盐和辣椒粉。我得学着怎么活下去。”Steve说。“即使我一天只有一顿饭,我从来不觉得饿。”

image.png

再大一点,他做了布达佩斯一家电影院的售票员。就是在这儿,他看了一部美国经典,里面Glenn Miller管弦乐团演奏的《Chattanooga Choo-Choo》和《In the Mood》深深触动了他,成为一名音乐家的梦想在心中隐隐作痛,也让他想快快离开受铁拳统治的战后匈牙利。

“那玩意儿可真不得了,我立马就爱上了那个国家和它的音乐。在我听来,那就是自由的声音。”

image.png

后来他成了一名全职音乐人,在一个马戏团乐队演出,但他不喜欢那些歌,政府也认定西方音乐是人民的敌人。

1956年,匈牙利人为反抗苏联爆发革命,Steve和他的妻子连夜逃离了布达佩斯,一路东躲西藏,终于在1957初到达了纽约。在那里,他找到了一个看门的工作,下班后,他总是会去Birdland或曼哈顿的其它爵士乐夜店去听大师们演奏。

image.png

为了赚钱,他开始参加一些小演出。事业的起起落落中,他从来没赚过大钱,或大红大紫,但对他来说,能在这个他梦想中的城市,这个造出他的梦的城市生活,已经是个奇迹了。

他的生活也没有从此一帆风顺,他的妻子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他没有再娶,依然在音乐的道路上打拼,现在他的敌人又多了一个——肌肉萎缩。

image.png

近25年来,他一直住在他的小公寓,他当过公寓楼里的楼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干不动了。人们对现场音乐的需求越来越小,尤其是纯爵士乐和大型乐队。生活还在继续,账单还是要付,但他的自尊让他拒绝了很多老人权益。“我来到这个国家,不是为了给它添麻烦。”

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做一个音乐人。如果要给后来人一些人生经验,他说,带给你最多的,一定是你最爱的事。还有,如果实在需要,别不好意思找朋友帮忙。

信息来源:LATIMES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世纪同框!赵本山说了句大侠,北野武回了声多谢

有话直说

毛子大叔翻唱万青,中文蹩脚唱哭无数人...

音乐猛料

想养萨摩耶的学长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401
阅读量
73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