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侬的奇怪单边友谊

有话直说 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侬的奇怪单边友谊

60年代初,甲壳虫乐队在流行乐坛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1963年,鲍勃·迪伦也一跃成为美国民谣的代表性人物。迪伦对列侬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但这份友…

60年代初,甲壳虫乐队在流行乐坛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1963年,鲍勃·迪伦也一跃成为美国民谣的代表性人物。迪伦对列侬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但这份友谊似乎是“单边”的,迪伦身上鲜有列侬的痕迹,但是迪伦在本月初发行的专辑Tempest中却出现了一首纪念列侬的歌曲,Roll On John。

鲍勃·迪伦的新专辑里有一首动人的歌曲,唱的却是一个从未真正影响过他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鲍勃·迪伦的第35张专辑 Tempest 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歌不是那首长达14分钟,讲诉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的同名歌曲。而是专辑中最后的那首 Roll on John,这首歌表达了迪伦对约翰·列侬的敬意。歌词中反复唱道:“闪耀你的光芒/前行吧/尽情的燃烧/前行吧/约翰。”不管人们是讽刺这首歌曲“婆婆妈妈”,还是赞美迪伦对已故朋友的思念,这两个摇滚界的标杆之间的友谊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这首歌似乎正是最好的证明。但事实上,列侬和迪伦在1964年到1969年期间仅有几面之缘。如果要深究的话,人们会从那段复杂的关系中发现,这首歌并不是关于约翰·列侬的,或者说至少不是关于迪伦认识的那个列侬的。

尽管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早期的时候,在流行乐坛已经相当有名气了,但是直到1964年的春天他们才开始了解鲍勃·迪伦这个人。也就是在1963鲍勃·迪伦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专辑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一整年之后,而正是这张专辑成就了个这个年轻的词曲作家,使他成为了美国民谣的代表性人物。当甲壳虫乐队在法国巡演期间听到这张专辑之后,鲍勃·迪伦也许就开始对他们产生些许间接的影响。“在巴黎的三周时间里,我们就没有停止过播放这张专辑,”列侬后来曾这么提到过,“我们当时都爱死迪伦了。”甲壳虫乐队早期的音乐虽然听起来可能会有种令人感到技艺高超,但明眼人很容易就会发现这种音乐多半符合那些年轻的追星女生口味,她们喜欢那些更适合作派对背景音乐的东西,而不会是诗歌或是木吉他。在听完了迪伦的第二张专辑之后,甲壳虫乐队成员,尤其是约翰·列侬,希望能像他们的新偶像一样,写出更多成熟的叙述式的民谣。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为什么列侬会对民谣歌手如此着迷。迪伦来自到处充满咖啡厅的纽约。在那里有着许多老式左翼社会学家,而他们往往会对艺术家在思想上有所要求。人们会静静地坐在那里,聆听着歌手们表演自己的音乐,那里是如此的安静,所有的人仿佛都沉浸在了歌手演奏的音乐当中。而列侬最初的音乐之旅则是从遥远的汉堡酒吧走廊里开始的,演唱会的体育馆里也充斥者呼喊尖叫。在听完迪伦的歌之后,列侬被这位纽约民谣歌手的严肃性深深的震撼了,他感觉到自己有必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了。不久之后,列侬完成了一些令人深省的动听歌曲。这其中首推的是 I’m a Loser,这首歌最初录制于1964年8月。他最终也完全掌握了迪伦式的民谣歌曲。在1965年发行 RubberSoul 专辑中的 Norwegian Wood里,歌者用一种游离的甚至有点僵硬的眼神注视着一位神秘的女性。

对于列侬那种略带僵硬的嗓音我们不必感到奇怪:在1964年8月的纽约,鲍勃·迪伦让甲壳虫的成员们认识了大麻。可以说在1964到1965年期间,大麻是唯一一个对于列侬的影响大于迪伦的东西。在饱饮了几年的酒精和安非他命之后,正如林戈·斯塔尔歌曲中唱到的那样,列侬和其他的几个成员对于吸食大麻已经感到“习以为常”。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也许正是造成他们录音习惯改变的原因——在60年代中期,乐队成员往往会上花上几天的时间录制一首歌,而在以前这可能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而这一切都令录音棚内的录音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甲壳虫和鲍勃·迪伦几乎是同时开始关注于迷幻音乐和实验音乐的,他们总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像 Mr.Tambourine Man 就是当鲍勃·迪伦遇到列侬时创作的。

他们俩的再次相遇发生在1966年的5月份,迪伦在英国做电声音乐巡演。在巡演期间,他们俩的一次尴尬的豪车之旅的镜头被制片人D.A. 皮内贝克抓捕捉到了,在镜头里他们之间有一种奇怪的紧张气氛。1970年列侬对《滚石》杂志提到了那次难忘的遭遇:“我记得那次,我们都在暗处而且我们俩都他妈喝醉了……我当时紧张的像个什么似的。因为你知道,我当时是在他的‘领地’范围内,所以我也才会那么紧张的。”

除了那次的紧张外,在1966年,约翰·列侬和鲍勃·迪伦从没有如此的相似过——或者说以后也没有过。迪伦在美国因为 Like a Rolling Stone 而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奖,虽然同时他还遭受着大批他以前的民谣歌迷的嘘声。他们对于他的电声音乐和商业化的嗓音嗤之以鼻。列侬,则和他刚好相反,他当时正处于实验音乐改革的中期,而这之后他很快迎来自己的事业巅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俩越走越远,一个成为了受人追捧的流行歌手,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评论家。但至少有那么一次,他们曾经站在一起享受着万众瞩目,同时还创作出了20世纪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摩托车事故使得迪伦不得不在1966年回到Woodstock,而这也使得他们俩的联系愈加稀少。一般认为他们二人仅仅在1969年的时候再见过一次面。

 列侬与洋子在台下观看鲍勃·迪伦的演出

在1980年枪击时间发生之前,列侬仍然对于自己的前任偶像念念不忘,多次提到过迪伦的几首歌,像 Give Peace A Chance,在几次采访中也提到过。尽管列侬会宣称自己“两个耳朵都再也没听过迪伦的歌”,而且在70年代因此事而状告过出版社诽谤,但他的嘲讽还是泄露了他的秘密,他还是对迪伦很感兴趣的。

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侬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完全是单方面的。列侬写了大量迪伦式的歌曲;但是迪伦却从没写过任何列侬式的歌曲。不只是这样,你几乎也发现不了任何关于列侬对迪伦产生影响的痕迹。那为什么迪伦会写这么一首歌来缅怀一位从未对自己和自己的艺术产生任何影响的艺术家呢?为什么他会写这么一首关于自己也不怎么了解的人的歌呢?

因为迪伦做事总是很隐秘。从他的歌曲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或者我们也可以从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中看出来这一点。迪伦总是喜欢用像洪水,火车这样的事物作为主题来吸引大众并将他们俘获进自己的诗歌之中。他,像列侬一样,总是和60年代了联系在一起。但他比当时的艺术家做的更多,他总是设法去突破自己所处大背景下的限制。即使迪伦的歌曲和历史总是有较为密切的联系——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l和Hurricane是最好的证明——他歌曲的主题总能引起人们的时代共鸣。列侬也正是这么一个神秘的人,以至于人们都不会想到迪伦会为他而写一首歌。

Roll On John 当然会是个谜。迪伦让列侬的旅程从利物浦的甲板开始,“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行”,回避了那些列侬传记似的内容,毕竟列侬所写的歌词和他的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了美国人脑海里了——“前行吧,约翰,穿过雨雪/沿着右手的那条路去往水牛经常游荡的地方吧”。事实上,这首歌和一首传统民谣歌曲重名了,那首歌迪伦曾在1961年录制。应当把新版的 Roll on John看成一首传统的悲伤歌谣,总是谈论那些大于生活的人物,比如Stagger Lee或者 John Henry。但 Roll on John 事实上却不是一首哀悼已故友人的哀伤的歌,也不是摇滚界的一个标杆与另一个标杆隔空的碰拳。这首歌仅仅是迪伦认为列侬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另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在他的歌谣中传唱。

 

—— 本文章来自译言网,译者:Rimoki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diss谢帝的诺米,多少人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

有话直说

满地的韭菜,洋大师来华巡演割疯了

有话直说

滚君

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文章数
2256
阅读量
576w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