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手的27岁“魔咒”

摇滚乐手的27岁“魔咒”

27岁的科特·柯本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得知死讯的母亲说:“现在他去了,去参加那个愚蠢的俱乐部了。”那个“愚蠢的俱乐部”就是吉姆·莫里森…

27岁的科特·柯本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得知死讯的母亲说:“现在他去了,去参加那个愚蠢的俱乐部了。”那个“愚蠢的俱乐部”就是吉姆·莫里森等人的汇集之地:27岁俱乐部。
事实上莫里森是1969年到1971年不到两年时间内第三位突然去世的摇滚乐手。在他之前,有布莱恩·琼斯和吉米·亨德里克斯。而他们三个人离开世界的时候,年龄恰巧都是27岁。
不合时宜的死亡,冻结了他们的浪漫形象,并因此成为不朽人物。而“27”也成为了摇滚圈一个符号性的数字,它似乎成为一种死亡魔咒,盘旋在那些天才的摇滚乐手头顶。

滚石乐队前成员:布莱恩·琼斯

1962年,20岁的天才吉他手布莱恩·琼斯在报上发了一条名为“爵士乐新闻”的声明,称他准备组建一支布鲁斯乐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音乐爱好者。在相中米克·贾格尔、基思·里查兹之后,乐队的旋律部分也随乐队成员的音乐风格而确定下来。之后,琼斯请到了鼓手查理·沃茨和贝司手比尔·怀曼,他们负责乐队的节奏部分。伟大的“滚石”乐队由此而生。
作为“滚石”乐队中最具创作天赋的成员,琼斯掌握各种乐器的速度与能力,让其他乐手分外眼红。乐队初创时期,布莱恩·琼斯是乐队的核心人物,但三块主要的“滚石”相互妒忌,争风吃醋,导致乐队内讧,濒临瓦解。
与乐队内讧同样让他几近崩溃的,还有恋人阿妮塔的变心——一场旅行结束,琼斯发现阿妮塔和乐队节奏吉他里查兹走在了一起。琼斯喝了个酩酊大醉,痛哭起来,他开始变得忧郁、狂躁不安。
他开始厌恶所有的人。琼斯与昔日朋友间的怨恨日益加深。尽管同伴们拒绝同他说话,爱人仍然留在里查兹身边,琼斯还是答应参加巡回演出。巡演后,琼斯彻底放任自流:不参加乐队排练,不去录音,即使去了,也起不到半点作用。直到1969年6月,琼斯平静地接受了被逐出乐队的决定。
新的女友、新的创作、减少毒品用量,看似琼斯正在极力扭转自己的生活到正常的轨迹,厄运却降临了。同年7月,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他与装修工人发生摩擦,工人们看不惯琼斯的臭脾气。他邀请工人们一起喝酒、游泳,却没想到自己的生命就这样沉在水底,不再浮出。他被溺死在游泳池中,相比生命的终结,关于他是不是被人谋杀的问题似乎显得无足轻重。连分道扬镳的“滚石”成员,也对此陷入悲伤。

吉他大师:吉米·亨德里克斯

他被公认为是流行音乐史中最伟大的电吉他演奏者,他即兴的演奏令人惊喜:用牙齿弹琴,在吉他上弹出风声、雨声、瀑布声、射击声、咆哮声、口吃声……表演结束,他把吉他付之一炬。炫技也好,演奏也罢,吉他到了他手里,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然而时光并没能拽住这个幽默、天才的吉他手的衣衫,让他走得慢一些。1970年9月18日,他因过量服用安眠药剧烈呕吐窒息而死,年仅27岁。这个瘦削、有着忧郁大眼睛和爆炸式卷发的黑人从此只能出现在摇滚信徒的回忆里。《滚石》杂志把他选为最伟大吉他手,是对他年轻生命的惋惜与纪念。
亨德里克斯也唱歌。他的嗓音粗粝,极富黑人布鲁斯音乐的味道。他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入摇滚吉他和爵士鼓中,运用到黑人福音音乐和布鲁斯音乐里,再给他那本领超多的吉他加上失真、回馈、哇音器等特效,令人震颤的歌曲随即而来。

大门乐队前主音吉他:吉姆·莫里森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提到,希腊人意识到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和现实生存的不幸,因而要在艺术中寻求解脱,其精神方式分为两类:“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前者代表了艺术活动的一切幻象,一切表层的美好,它以一种梦幻般的手法,制造出一种和谐、美妙的生活幻觉;后者则代表了一种忘我癫狂的状况,一种最原始的冲动的再现,它剥去个体的表象而直逼存在的本质,通过现象的毁灭以获得不断的新生。
“酒神”的火焰曾经灼烧过大门乐队主音吉他手吉姆·莫里森,他因酗酒于1971年在法国巴黎住处的浴缸中死亡,27岁。成为了著名的“27岁俱乐部”的一员。
作为摇滚乐手的莫里森手中时刻紧握两条相交主线:音乐与诗歌。他性格狂野,喜欢在乐队表演时即兴创作并朗诵诗歌。评论家和歌迷认为他是摇滚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极富魅力和开创性的前台人之一,他在《经典摇滚》杂志“50位最伟大的摇滚歌手”中位列第22位。
2008年出版的《此地无人生还》,记录了莫里森的生平事迹,他处于边缘与地狱的生活一一被展现。书里的莫里森是博览群书而动荡叛逆的青少年;是组建“大门”乐队的传奇人物;是《点亮我的火焰》和《结局》等名曲的创作者;也是成名后无法控制酗酒的坏小子;是神秘死亡事件的主人公。这样的明暗交替,正是莫里森的真实写照:他一边用诗一般的歌词灌醉歌迷,一边吸毒、酗酒、乱交,在公众场合无所顾及地做着各种惊世骇俗的事。有人说,莫里森始终都在挑战权威,但他始终无法掌握自己,对于他来说,世界从一开始就站在他的对立面,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涅槃乐队组建者:科特·柯本

1993年11月,纽约。在涅槃乐队的不插电演唱会上,乐队组建人兼主唱科特·柯本一脸忧郁,他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淋漓尽致地宣泄在最后一首演唱曲目《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中,他歇斯底里地唱着,那模样令人心碎。
4个月后,科特·柯本因为吸毒过量而昏迷,他被送到医院里,庆幸的是经过一番抢救后他苏醒了。他出院后到一间复康中心戒毒,但两日后就逃走并返回了西雅图。从此无人知晓他的行踪。直到4月8日,一名电工发现了他的遗体。警察证实他是在4月5日饮弹自尽的,在他的身旁有一封遗书,遗书中写,“我能想起的最大罪恶就是欺骗人们,装模作样。我必须轻度麻木才能够重获我在孩提时代曾有过的热情。在我们所有人中都有善意,我就是太爱人们了。爱的太多以致于让我感到太过忧郁。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似乎很多西方摇滚巨星都有着同样的经历与过程,从小父母离异,在街头流浪,染上毒品和酒精。柯本也是这样子走过来的:8岁时父母离异让他性格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沉默寡言而内向,“我为我的父母感到羞愧。我在学校再也没办法面对某些朋友,因为我不顾一切的想要拥有普通,你知道,典型的家庭。妈妈、爸爸。”涅槃乐队的成功,尤其是第二张唱片Nevermind大卖超过一千万张,让他一举成名。柯本并不能对此适应。他自称胃痛需用海洛因缓解,但谁又能说那和成名的压力无关?
柯本的叛逆、愤怒,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或许,只能在众所周知的《Smell like teen spirit》一曲中,他那低沉而无力的不断重复的“Hello hello hello,how low”中去略知一二。
张扬不羁、敏感、偏执、有着严重自毁倾向的天才少年,是他们共同的标签。集合“27岁俱乐部”的成员,究其死亡原因,大都与过多服用药物有关。
摇滚明星吸毒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追求刺激。“当他们站在舞台上,观众的狂热表现会令他们脑垂体的安多芬分泌,这也就是所谓的‘High’。当他们离开了舞台,没有了聚光灯,失去了观众,自然就‘High’不起来了。但是,通过服用药物甚至吸毒,也能刺激安多芬分泌,从而产生和舞台上同样的兴奋感。”《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撰稿人尼克·安德森如是说。
而当摇滚乐手们成长为摇滚明星时,巨大的成功所裹挟的是对失败的强烈恐惧。失败对于他们的打击令其中一些人一蹶不振,自我压抑,状态下滑,就会以酗酒、滥交甚至吸食毒品来发泄压力。
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查莫洛-普瑞姆兹克则将原因更深入得引入内里——这些成功的摇滚明星都拥有非常叛逆的灵魂,他们渴望为这世界注入自由和改变,他们用个性与艺术与之进行斗争。无奈的是,在一点点的成功中,他们过分地消耗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了改变世界的牺牲品。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一首吗喽之歌,让几百万年轻人破防

有话直说

这首被下架的歌整活太狠,听完直呼中国朋克活了!

草帽洛克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37
阅读量
21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