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2》即将上映:下一个20年,你还“在路上”吗?

有话直说 《猜火车2》即将上映:下一个20年,你还“在路上”吗?

无论时间过了多久,我都想告诉你,和世界和解并不是一件坏事。
编者按:本文为第三方投稿,作者:张诺亚,微信号:Noah_328。

当伍德斯托克的余辉至今还在时不时点亮着人们乏味的精神世界,学者们已经开始把“垮掉的一代”当做一种后现代的亚文化来研究,仍有少数人会在深夜饮酒时朗诵Allen Ginsberg的诗句:“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挨着饿歇斯底里浑身赤裸, 拖着自己走过黎明时分的黑人街巷寻找狠命的一剂。”

你便知道,世界的变化似乎并不如它看起来的那么大。

《猜火车2》预告片

与美国当年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相似——中国的“90后”一直是“叛逆”的代名词。如果说网络时代对“00后”的影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改善的话,那对于当年经历着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显著成效的“90后”来说,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更多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任何风吹草动和只言片语都令处在时代浪尖上的他们着迷不已——比如爱,比如性冲动,比如Disco,还比如摇滚乐。年轻的荷尔蒙如同极地正中的篝火般肆意窜动。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虽然这句话似乎适用于每一个时代,但对他们来讲事实确实如此。

Img277613071.jpg

千禧年过后,大陆摇滚乐的环境有些沉寂,94年红磡那场极具历史意义的演出也恍如隔世。

何勇一把火点燃了自己的家;窦唯已成半仙;中国火3的最后一首歌出现了花儿乐队的名字;唐朝、黑豹等老炮儿们正在努力寻找新时代的表达方式,丁武在贺兰山音乐节唱《梦回唐朝》时撕烂了自己的衣服;单飞后的汪峰身上,你仍旧能看到学院派最后一片燃烧得焦黑的逆鳞。但这些都只是暴风雨前的序曲——小酒吧,Livehouse以及音乐节都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零星的网络资讯渐渐取代了打口CD。

那些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乐队,当年已经渐渐从树村或者地下里走了出来,他们满怀理想又不甘寂寞。

201210191350629250.jpg

似乎只有站在光明底下,最终的结局才不会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正如历经沧海桑田,才会格外怀念某些途中失去的东西。它们像你从出发时便试图紧紧攥在手心里的一把细沙,却不知越是用力越是容易流走。当它们最终全部从时光的缝隙间悄然滑过时,你该明白,时候到了。那一刻起,每一粒遗留在路上沙子都会在夜晚化作珍珠为你照亮归途。

1476683901800057.jpg

离开脑浊乐队两年多的肖容,近期在接受Vice采访的时候这样说:

“对于我来说,摇滚乐不需要崇拜,更需要的是好听。我理解的朋克精神是一种颓废、混吃等死,活一天算一天。那些七十年代的英国朋克乐队都是颓废且有艺术感,并不是急于反抗什么,他们更多选择跟时代不发生关系。而我们的朋克精神则完全是两码事,全都是充满理想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好像人人都要去负点责任去干点大事儿。反正现在正能量和负能量都有点过重了,像一个很好的饭馆,可惜菜里的味精放多了。”

我想,这大概是我这些年来听过最诚恳的一段话了。

肖容或许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乌托邦,那个留着扎眼的豹子头,在Livehouse赤裸着布满汗水的上身冲台下嘶吼的朋克领袖已经成为过去式。也或许,那更像是一场我们一厢情愿的美丽误会。

有时候,忠于自己往往比忠于别人更艰难。

6608544270003491917.jpg

如今,“90后”的乐迷们已经成为了中国摇滚中坚力量:各大音乐节上高举大旗,开火车,pogo的人群;一眼望去的金属礼;宿营区帐篷旁用剩的避孕套;草坪上的手鼓和尤克里里;夜空中的冷焰火;迷人肉体表面那些刺青背后的故事——这些符号化的事物和行为如同1969年爱之夏或者杰克凯鲁亚克一般,披着“情怀”二字的光鲜外表下,腐烂的味道总会引来秃鹫和不明真相的动物。

王尔德说过:“时尚是一种丑陋的形式,丑得我们无法忍受,以至于每不到六个月就必须更换一次。”我曾为此感到困扰,并怀疑摇滚乐是否和时尚相似,甚至是一种循环。

但朋友立刻纠正我,摇滚乐的发展并非如此。它更像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

3b87e950352ac65cd085cca8faf2b21192138a6d.jpg

也就是说——如今大众眼中的新浪潮不过是国外玩剩下的东西;所谓Old School也在随着年代推移而悄然改变着意识形态。我们所做的不过是赋予它们崭新的时代意义罢了。或许因为世上伤心事太多,诗人不够用;或许因为人类情感比伏地魔的罪恶还要丰富,我们需要比七个魂器更多的“容器”去分担并盛满内心的深沉——音乐作为一种载体,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途径或表达方式。

可世道变坏并不是从人们开始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而是当文艺青年假装甘愿背负更多责任,并将群体观念、个人崇拜以及愤世嫉俗无限扩大化时,最终导致文化断层。

AeEXRWUPL_1268933221.jpg

你要知道中国根本没有嬉皮士,更没有朋克。

外来文化产物不是马铃薯,没有合适的土壤环境,光凭一颗种子没法结果。当年披头士的英伦入侵以及后来掀起的朋克运动对美国所造成的影响,如今很难再在任何一个国家出现。国内那些以嬉皮或朋克自居的年轻人只是因为这样很酷,或者说这是他们心中乌托邦里的自己该有的状态。

现实是冰冷而残酷的,每一本难念的经都是你欠下的债,终归有一天是要还清的。

对很多人来说,你在迷笛进了别人的帐篷,甚至你去了迷笛这件事情本身,都不是因为你热爱摇滚乐或者生活。相反——无趣的人总得时常刻意给自己找点乐子,不是吗?

20111223180028_4MZRB.thumb.600_0.jpg

1996年,《猜火车》上映。恰如曾经的《在路上》和《麦田里的守望者》,它们被当代青年誉为青春圣经的同时,似乎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年少的日子里,肆意和清醒总是交替出现。

还记得开头那段经典台词吗?

  Choose life. 
  选择生活。
  Choose a job. 
  选择一份活儿。
  Choose a career. 
  选择一项事业。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 
  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还有电动开罐器。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选择小心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和牙科保险。

明年1月27日,这部电影的续集《猜火车2》将在英国首映。讽刺的是时隔20年,面对同样无所适从的种种选择,预告片中这样说:

p2394659783.jpg

如果再过20年,张狂的“90后”们也是时候向青春说再见了。但每天仍会有无数种选择摆在面前,甚至比如今还要来得复杂,但那时的他们应该早已能够驾轻就熟了。当皱纹渐渐爬上眉角,或许电子音乐会成为将来的主流;或许人们不再像《永远的乌托邦》里那样急于寻找时代的出口和问题的答案。

再或许有一天,他们甚至过起了自己曾经最看不起的生活,傍晚下班后伫立在一辈子也未曾离开过的城市一角——那一刻若是仔细观察,四时变化的光景竟会突然令人无比动容,仿佛能回想起多年前的自己站在某个音乐节主舞台下的第一排,在后面姑娘炙热的眼神里,你永远是人群中pogo得最起劲儿的那一个。她们都爱你,你也爱自己——爱自己从不患得患失;爱自己的善良,坚定和坦诚;爱自己可以高举手臂在人群中肆无忌惮地大喊:“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不但不会被人当作笑柄,还总能得到回应。

LOCAL201409181015000015199748890.jpg

无论时间过了多久,我都想告诉你,和世界和解并不是一件坏事。

大家正在看

有话直说

66岁李宗盛现场哽咽:我怕我老了,写不出歌了……

有话直说

谁在“杀”死许美静?

有话直说

Noah

?!,

文章数
7
阅读量
4w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